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6|回复: 0

[海洋学院] 土壤学(Soil Science)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3: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土壤学(Soil Science)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土壤物质组成、基本特性和方法原理三个基本方面介绍土壤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等。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方法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土壤、生态、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工作打基础。
二、课程简介
    阐述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叙述土壤的环境过程,包括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过程、土壤养分循环和平衡、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等。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对土壤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土壤科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方法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土壤、生态、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工作打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0章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
土壤圈与其他四大圈层的交互关系,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
学习要求:
理解土壤的作用,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四大圈层的交互关系,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了解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
作业:
名词解释:1、土壤 2、土壤肥力。 简答: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第1章 土壤矿物质(2学时)
主要内容: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粘土矿物性质与其构造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了解土壤矿物质组成和化学组成,层状铝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的主要性状及其分布。理解土壤粘土矿物种类及其性质,不同种类粘土矿物的构造和性质
作业:
名词解释:同晶替代。简答题:不同类型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有哪些?
第2章 土壤有机质(4学时)
主要内容: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性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
学习要求:
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来源、含量与组成,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土壤有机质的主体腐殖质的形成与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与管理。理解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有机质的转化与环境条件。
作业:
名词解释:1、土壤腐殖质;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3、腐殖化系数; 问答题:
1、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2、C/N 对土壤有机质转化有什么影响?
第3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4学时)
主要内容:
土壤三相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性。
学习要求:
了解土壤的密度、容重、孔隙度与三相组成,土壤机械组成与质地分类,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点与利用改良;土壤结构的概念及类型,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与其肥力意义。理解不同质地类别土壤的肥力特点(砂质土、粘质土),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掌握质地、结构、孔隙间的关系。
作业:名词解释:粒级 土壤质地 当量孔径。简答:粘质土壤的主要性质有哪些?
第4章 土壤水(2学时)
学习要求:
了解土壤水分的来源和类型,水分的有效性与水分测定、表示方法,土壤水分运动状况。土壤空气与热状况以及水、气、热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掌握土壤液态水的类型及其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掌握土壤水吸力的测定方法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含义。理解各种液态水分类型划分的依据,以及对土壤水分能量观点的。
主要内容: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土壤水的能态,土壤水的运动,土壤中的溶质运移
第5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2学时)
学习要求:
了解土壤空气、热量的来源、土壤热性质、土壤空气与热状况以及水、气、热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理解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区别;掌握土壤三相热性质的差异。
主要内容:
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土壤热性质,土壤温度
作业:
名词解释:导热率,导温率,土壤呼吸作用。简答题: 1、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2、土壤空气与大气是如何交换的? 3、如何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第6章 土壤形成与发育(2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土壤形成影响因素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与主要成土过程,了解不同土壤的发育过程。掌握成土因素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成土过程的关系。理解成土因素与成土过程的关系。
主要内容: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发育
作业:
名词解释:1、成土母质 2、灰化过程 3、脱硅富铝化过程 4、生物小循环。简答题: 1、简述不同母质类型的性质特点。 2、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7章 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2学时)
主要内容:
土壤胶体的表面性质,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学习要求:
了解土壤胶体的概念、种类与构造、性质;掌握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交换作用、盐基饱和度的概念与计算,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了解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作用。
作业:
名词解释: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CEC 土壤盐基饱和度 简答题: 1、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哪些土壤胶体可带正电荷?
第8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
主要内容:
土壤酸、碱性的形成,土壤酸度的指标,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缓冲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态与生物环境。
学习要求:
掌握土壤酸碱性的成因、衡量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影响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土壤酸度类型与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土壤酸碱性、氧化还原状况与肥力的关系。
作业:
名词解释:土壤活性酸 土壤潜性酸 土壤缓冲性 土壤水解性酸度 土壤交换性酸度 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的成因。2、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第9章 土壤养分循环(4学时)
主要内容:
氮素循环,土壤磷和硫的循环,土壤中的钾钙镁,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循环
学习要求:
要求掌握土壤养分的概念、种类与形态,土壤氮素、磷素、钾素的含量、形态、影响因素、循环与调节;土壤中硫、钙、镁的形态、影响因素、循环与调节,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土壤中 N、P、K在土壤中的转化、提高有效性的措施。
作业:
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反硝化作用 简答题: 1、土壤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和减少损失的措施是哪些? 2、土壤中磷的主要固定机理有哪些? 3、怎样提高土壤 P 的有效性?
第10章 土壤分类和分布(2学时)
主要内容:
土壤分类,土壤分布
学习要求:
了解学习和掌握土壤分类的概念和要求、目的和意义、原则,我国土壤的分布状况以及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掌握我国土壤现行分类系统。
作业:名词解释:1、土壤水平地带性;2、土壤垂直地带性;3、土壤诊断层;4、土壤诊断特征 简答题:1、土壤分布为什么具有地带性规律?2、简述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壤纬度地带性。
第11章 土壤耕作与管理(2 学时)
主要内容:
土壤力学性质,土壤耕性和耕作管理,几种主要耕作方法。
学习要求:
理解土壤耕作、各种土壤力学性质的概念,以及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的意义。掌握反映土壤物理机械性的几个指标,以及提高土壤耕性的主要措施。
四、教学基本要求
    (1)讲解和提问: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解清楚;对主要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要有适当的讲解和评论,每次上课前会针对前面一节课内容提问,需要学生复习课程。
    (2)练习: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内容较多,但理解不是很难,课程现在有配套练习,来强化概念和过程。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深化有很好作用。如果联系中有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老师沟通。每节课后都有作业。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为主,提问和研讨为辅助方式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PPT方式教学;每节课后有一定习题需要完成。作业完成好坏和平时成绩相关。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成绩组成:平时作业(20分),出勤和学习态度(20分),闭卷考试(60分)。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参考内容:
1、课程PPT内容
2、电子文档及习题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必修课程,是农业科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的基础学科。有助于农业和环境污染中的土壤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8 20:46 , Processed in 0.0506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