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9|回复: 0

[海洋学院] 资源与环境概论(Introduction To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5: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资源与环境概论(Introduction To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海洋信息工程系
曾任课教师:李曰嵩(讲师(高校))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资源与环境概论》是从事环境工程和生态相关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它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重在建立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集中阐述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基本原理,本课程将环境基本规律概括为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律规则以及五律协同,并由此提出环境学的四个基本原理,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分别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分别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既传授近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科学成就,也讲述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律、环境学、环境基本规律等环境术语的概念和内涵,掌握主要的环境基本常识,能够运用环境学基本原理分析环境现象,剖析环境规律的作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基本环境素养,启发学生的环境思维,促进环境伦理、环境意识的推广和普及,以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6学时)
主要内容:集中讲述环境规律、环境科学、环境学的基本概念,阐述环境学四项基本原理和环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学习要求: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人类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五类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五类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2学时)
主要内容:人口变迁、人口骤增对各种环境要素产生的压力、五类规律对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论述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要求:人类文明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分为生存、安全、健康、舒适、欣赏五个层次。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五律协同看人口变化趋势。
第三章  大气环境(4学时)
主要内容:从大气概述、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控制、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等四个层次系统展示人类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学习要求: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煤烟型污染、交通型污染、酸沉降污染。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变暖与臭氧层破坏等大气问题。
第四章  水环境(6学时)
主要内容:集中论述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系统阐述人与水的和谐。
学习要点:水的功能可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三类。水资源定义,水污染及其污染控制模式。
第五章  土壤环境(自学)
主要内容:在介绍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阐述土壤污染和自净机理。
第六章  物理环境(4学时)
主要内容: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等物理污染因子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学习要点:噪声主要来源和主要特性,电磁辐射的来源,光污染分类和危害,热污染危害和城市热岛效应。
第七章  生物环境(4学时)
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生物污染等问题。
学习要点:生物多样性层次,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
第八章  人居环境(自学)
主要内容:将人类聚居地作为一个整体,论述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城市人居环境、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分区给水的能量分析、系统的设计、原因和基本形式。
第九章        景观环境(自学)
主要内容:着重论述人类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城市景观的相互关系。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论述可持续发展由来和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要点:定义和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自学和讨论。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认识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
3.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基本知识;
4.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参考书目、网站,帮助学生扩大课外学习的内容并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形象生动。
    除课上讲授外,采取网络课题讨论与答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从中加深领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开放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将多媒体技术和网路技术与本课程相结合,建立了新型的教学方式,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师为学生介绍了相关网站,鼓励学生查阅及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校的网络学堂上公布教学课件、建立学生讨论平台。这一切都为学生创立了广阔自由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
    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会产生许多有价值思考和问题,并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反过来也促进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
    其中视频:日本人捕鲸(3分41秒)和上海水葫芦(3分11秒)以及相关的环境小视频。
    本课程的结业采用闭卷考试,命题依据本大纲,试题应覆盖面广、难易适当,份量适中。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试占80%。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环境科学原理,窦贻俭,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环境学导论,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5.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关伯仁,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6.环境科学——世界存在与发展的途径,B.J 内贝尔(美),科学出版社,1987
7.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8.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马光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9.环境保护概论,刘天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奚旦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0年—2004年),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科学出版社
12.可持续发展引论,叶文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3.环境经济学,姚志勇等编者,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为后续学习《清洁生产导论》、《环境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水污染控制工程》、《给水处理》、《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2 16:59 , Processed in 0.0333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