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26|回复: 0

[经管学院]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2: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学科教育必修课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韩兴勇(教授)  杨正勇(教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经济学教学中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富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的敏感性和分析理解能力,而对于这种敏感性和分析能力的塑造,宏观经济学课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宏观经济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掌握主要宏观经济原理,熟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懂得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2学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相应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三市场划分
二、        行为主体的划分
三、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二、        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流量和存量的区别与联系?
3、试述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阅读与了解:20—21世纪中国和外国的重要宏观经济现象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2学时)
学习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中的主要经济总量----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和核算方法,以及它与其他经济总量的关系。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二、五个经济总量的关系
四、GNP与GDP
六、GDP 总量与人均GDP
七、GDP/GNP的缺陷及弥补
八、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第二节  宏观经济的核算方法
一、        收入与支出的循环流动
二、        用总支出衡量的方法
三、        用总收入衡量的方法
四、        GDP衡量中的其他问题
第三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一、        名义GDP与实际GDP
二、        价格指数
三、        奥肯定律
第四节        GDP衡量的局限性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6学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围绕着总供给=总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乘数理论的含义与计算;对其它问题一般了解。
第一节         宏观均衡与有效需求
一、        宏观均衡的概念
二、有效需求的构成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一、        简单消费函数
二、跨期消费理论(消费理论的发展)
三、储蓄函数
第三节        投资函数与投资乘数
一、        投资函数
二、        投资乘数
三、        投资乘数的作用
四、其他乘数
第四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凯恩斯宏观均衡的假定条件与适用性
2、概述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的内容。
3、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是什么?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有政府参与的开放经济要比封闭经济更加稳定?
5、如何理解乘数原理?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6、如何理解“挥霍有功,节约悖理”?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4学时)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的职能、类型,及其货币需求的动机、货币供给,在此基础上,分析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均衡的变动。
第一节        货币基本知识
一、        货币的职能
二、        货币的类型
三、        货币的数量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一、        流动偏好
二、        货币需求动机
三、        货币需求曲线
四、        流动偏好陷阱
第三节        货币供给
一、        狭义货币供给
二、        广义货币供给
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        货币供求均衡
二、        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本章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货币的定义及职能。
2.        什么是货币需求?决定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3.        简述货币供给的内容。
4.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5.        试述货币市场均衡及其变动过程。
6.        简单比较古典货币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差异
第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5+1学时)
学习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掌握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决定及其变化,并掌握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在影响总需求以使宏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IS曲线
一、IS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二、IS曲线上均衡与非均衡
三、IS曲线的斜率
四、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
第二节 LM曲线
一、LM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二、LM曲线上均衡与非均衡
三、LM曲线的斜率
四、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
第三节 IS-LM模型
一、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
二、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的决定
三、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的变动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
2、为什么宏观经济实现均衡是要同时考虑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3、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
4、你从IS-LM模型分析中得到哪些启发?你认为应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使宏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第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4+1学时)
学习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价格水平波动对实际产出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中,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影响。从而了解如何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考虑,以使宏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本章安排6学时。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        长期总供给曲线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第三节AD---AS模型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
第四节 三个层次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较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经济的实际产出?
2、引起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3、通过AS-AD模型的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如何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使宏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5、AS与AD曲线的推导。
5、三个层次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定条件与适用条件。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3+2学时)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政府宏观经济制定的背景和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掌握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和运用以及供给管理政策,其它问题一般了解。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        宏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总需求管理及政策
一、        宏观财政政策
(一)        宏观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
(二)        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效果
二、宏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操作:(1)银行制度   (2)货币乘数   (3)货币政策工具
(二)货币政策效果
(三)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
第四节 总供给管理及政策
一、收入政策
二、指数化政策
三、人力资本政策
四、经济增长政策:(1)增加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2)资本积累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概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你如何看待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活动的关系?
作业与讨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2学时)
学习要求:本章分析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的两种主要经济现象:失业和通货膨胀。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并学会正确看待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一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四、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六、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二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含义
二、失业的衡量
三、失业的分类
四、失业的原因分析
五、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六、失业的对策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失业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理失业?
2、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何影响?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3、如何看待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习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尤其要注重掌握宏观经济模型的推导与适用条件,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讨论课的次数应不于2次,主要安排在宏观经济政策等章进行;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学内容和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计算题、思考题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自学内容和平时作业主要配合《现代西方经济习题指南》(宏观部分,第五版)开展。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必须考试。
五、教学方法
    实行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讨论、自学、作业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网络课堂、E-MAIL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15-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5-20%、闭卷考试占60-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宏观部分,第五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阅读书目:
1. 《经济学原理》(原书第3版),(美)曼昆 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 《宏观经济学》,(美)R.格伦 哈罗德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 《现代西方经济习题指南》(宏观部分,第五版),尹伯成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分析》,司春林 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宏观经济学案例》,李晓西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 《宏观经济学》,黄亚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网站:
1、www.cenet.org.cn/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2、www.cpeer.org/ 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3、www.cnjjx.cn/ 中国经济学网
4、http://www.pinggu.org/bbs  人大经济论坛
5、www.ftchinese.com  FT中国网
6、http://www.99kaoyan.cn/ 九九考研网
7、http://www.gjmy.com/ 经济学阶梯教室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许多经济类课程的前导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宏观经济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国际宏观经济部分分别安排在《国际贸易概论》和《国际金融学》课程上讲授。
八、说明:
    1、可依据实际情况介绍较深或较前沿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探索学习。
    2、也可依据自己特长适当地处理课时安排或调整某些授课秩序,以发挥教师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11-1 08:09 , Processed in 0.0955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