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476 年 ,
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北方日耳曼部族入侵的打击下崩溃了。由此 , 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时期。 11—15 世纪是其巩固和发展时期。15
世纪末—17 世纪中则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形成时期。历史上又把欧洲 15 世纪——14
世纪上半叶近千年称为中世纪时代。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
以便一切从头做起。他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失掉文明的城市。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 ,
僧侣们获得了知 识教育的垄断地位 , 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恩格斯对于欧洲中世纪时期所呈现的历史概貌作了十分精辟的剖析 ,
正由于中世纪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
决定了西欧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教会的僧侣、封建官吏和骑士。幼儿教育也为之服务。[/td]
[/tr]
[tr]
[td]
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
在中世纪 , 基督教会的宗教观成为维护封建社会形态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会在思想意识上大力提倡
“原罪说”及“禁欲主义”。教会宣布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要求禁绝或控制一切成为万恶之源的欲望 (
包括犯上作乱的念头以及饮食男女等人生本能的要求 ) 。在中世 纪 ,
禁欲主义成为基普教会所提倡的世界观的主要特征。教育为了使禁欲主义的荒唐说教为人们相信接受 ,为了把上帝的神话变成人们的信仰 ,
还公开宣扬蒙昧主义。其实质是愚民政策 , 即禁止文化教育的传播 , 并禁绝一切独立思考。教会鼓吹一切认识都来自 “神启
”,一切真理都已经在《圣经》上提出来了, 迫使科学和哲学成为教会恭顺的奴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性恶论和预成论儿童观。[/td]
[td]
西欧中世纪美术作品 《游玩的孩子们》[/td]
[/tr]
[tr]
[td]
( 一 ) 性恶论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独尊 ,并控制了精神、思想、文化的情况下 , 也必然获得了教育的垄断权 ,
基督教会将奥古斯丁提倡的系统化的性恶论的儿童观大加渲染 , 进一步强化 ,
并据此在幼儿及儿童教育中大力推行畏神禁敬的教育。鼓吹由于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 的 , 故生来性恶
,人人必须历尽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 , 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 , 常年敬畏上帝 ,
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 , 并采取严厉措拖来制止这类表现。在教会学校中 ,
宗教居于所有学科的“王冠”地位;儿童从小要盲信、盲从圣书及讲解人一教师的权威 , 不允许有任何自主性及独立意识的流露。以性恶论及禁欲主义作依据
, 教会要求摧残肉体以使灵魂得救 , 声称“不可不管教孩童 , 你要用杖打他 , 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故而在教育中体罚盛行 ,
且完全取消了体育。教会对多神教徒所创造的古代文化 , 特别对崇尚和谐发展的雅典文化教育 , 持敌视态度。[/td]
[/tr]
[tr]
[td]
( 二 ) 预成论
中世纪前期 , 欧洲在基督教宗教蒙昧主义的统治下 , 自然科学的发展长期停滞 , 教育理论亦徘徊不前 ,
幼儿教育的研究更是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在此状况下 , 一种沿袭自古代的、人们称之为 “预成论”(Predetemination tkeory )
的儿童观 , 与上述教会所宣传的性恶论的儿童观相并存 , 在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有的学者提出 :“胚胎学的预成论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
, 而且在以后的若干年代中一 直支配着科学思想。”预成论认为 : 当妇女受孕时 , 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 ,
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 儿童 ( 或日新生婴儿 ) 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 ,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的多少的不同而已。故在社会上 , 儿童被看成小大人 , 一旦他们能行走和说话 , 就可以加入成人社会 ,
玩同样的游戏 , 穿同样的服饰 , 要求有与成人同样的行为举止。总之 ,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 , 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 , 从幼儿开始 ,
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 , 欧洲 14 世纪以前的绘画 , 总是不变地以成年人的身体比例和面部特点来画儿童肖像。显然
,预成论的要点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 ( 尤其是后者 ) 特点上的差异 , 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
阶段性。预成论的形成与流行除与古代自然科学 ( 尤其是与人身心有关的医学、生物学、生理学) 的落后或滞后有关外
,还有两种原因。其一是由于古代儿童死亡率高 , 因此人们不愿意对儿童的特点 给予较多的关注。其次是与成人的自我中心主义有关。[/td]
[td]
丰子恺漫画作品《儿童的大人化》
[/td]
[/tr]
[tr]
[td]
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 , 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 (
包括学校教育 ) 以及家庭教育中 , 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 , 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 , 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 ,
方法简单粗暴。预成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例如 , 从中世纪一直到 18 世纪 , 由于受传统风气的影响 ,
在法国的贵族家庭中保留着这样一种习惯 : 小男孩即要求穿骑士服 , 佩带宝剑 , 犹如成年男子的装束 ; 小女孩则要求浓妆艳抹 , 穿拖地长裙
, 打扮得像贵妇人。有人称这样的小孩为 “小大人”(miniature
adults)。近代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及教育家卢梭曾与这种理论及社会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二、西欧中世纪学前教育的实施
( 一 )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td]
[/tr]
[tr]
[td]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 1 世纪前后的巴勒斯坦 , 后来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国。其基本信仰是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
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原罪”, 故此必须认罪受苦;而只有不断祷告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得救 ,
基督教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经;圣经是一切信徒的行为准则 , 务须虔诚遵循。早期的基督徒多是奴隶和贫民 ,
对罗马统治者有一定的反抗情绪 , 曾受到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后来 , 不少中上层权势人物渗入该教并逐步取得领导权 , 改而主张效忠统治者 ,
此举为罗马帝国当局所赏识并改迫害为利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 313 年公布《米兰教令》 , 承认基督教合法,还在公元 325
年召集了尼西亚会议 , 确定了基督教的正宗教义 , 并宣布其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
使之成为罗马统治者对广大人民进行精神奴役的工具,包括对于学前儿童的宗教信仰和教育。
1、学前教育的目的[/td]
[td]
《圣经新约》书影
[/td]
[/tr]
[tr]
[td]
中世纪时期教育 , 基督教会居于垄断地位
,不允许一般的世俗学校存在。教堂是唯一珍藏知识经典之地 , 教士就是掌握知识之人。 因为一切知识都来自 “神启”, 一切真理都来自圣经 ,
所以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虔信上帝、熟读圣经 , 以求做一个合格的基督 徒。这种教育从幼儿开始 ,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就是从小要把他们训练成为一个个笃信上帝、服从教会的 “圣童”, 从而为培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基督教会领域的学前教育主要是通过基督徒对子女进行宗教意识的熏陶,幼儿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事礼仪和节日活动。例如当孩子稍能懂事时
, 就向他们灌输诸如儿童生下来就是个犯有原罪的人 , 人生就要准备经受无穷的苦难 , 学会如何忍耐服从 ,
逆来顺受。宣扬天下老少都是上帝的子民,人人必须履行参加教会规定的宗教仪式和圣事活动的职责 , 从出生到死亡 , 要伴随终生。对幼儿来说 ,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参加由神父主持的 “洗礼”或“浸礼” 。此后幼儿就跟随家长到教堂或在家里欢度各种宗教节日 , 例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
, 从中萌生对宗教的好感 , 确信人的最大幸福就是爱上帝、爱人人 , 领受所谓圣灵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全智、全能的神秘感。此外 ,
幼儿还要更多地参加教会组织的圣事活动 ,有时还组织儿童欣赏教会音乐、陶冶其宗教情感和增强对上帝的信仰。
( 二 )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西欧中世纪既是基督教神学垄断的年代 ,
又是帝王贵族进行封建统治的年代。基督教会对民众的思想欺骗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而封建贵族对民众的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又成为基督教会的社会保障。他们是一对互为依存、结伴而行的畸形儿。
西欧中世纪封建统治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实行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国王为最高的世俗封建主 , 其下的封建贵族则分公、侯、伯、子、
男、爵士和骑士等许多等级。这些封建贵族独占世俗教育的特权。 封建贵族的幼儿教育一般按等级分为两类 :
1. 宫廷学校的教育
这是一类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廷教育。参加宫廷学校学习的只是皇室中的王子、王孙、公主、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公元 467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约经过 3 个世纪的征战兼并 , 西欧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法兰克人原属游牧民族 , 虽英勇善战 ,
但文化素质甚低 , 即使在上层王室贵族中习文识字者也不甚多 , 面对疆域扩展、政务繁多,单凭勇猛和武力已不足取 ,
需要人才是当务之急。这迫使最高统治者重视起教育来。并从王室儿童的幼儿教育抓起。早在查理•马德 (Chdes Martel,715——741 年
) 时期 , 为了培育王室后代 ,
专门在王宫内开设了一所教育王室儿童包括幼儿在内的学校。这是西欧进入封建制社会后的第一所世俗的宫廷学校。其教育方法多采用问答法。下面是马德的王子圣平与教师的一段对话
问 : 作品是什么 ? 答 : 是历史的保护者。
问 : 语言是什么 ? 答 : 是灵魂的表露者。
问 : 发出语言的是什么 ? 答 : 是舌头。
问 : 舌头是什么 ? 答 : 是空气的鞭子。
问 : 空气是什么 ? 答 : 是生命的保卫者。
问 : 生命是什么 ? 答 : 是善的愉快 , 恶的忧愁……
通过以上问答,儿童学到不少作为未来统治者所必需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以及某些初浅哲理。
2. 骑士早期教育
西欧封建统治者除了利用宗教对广大人民进行精神奴役外 , 还要依仗武力镇压来维护其政权。在武器装备落后的年代 ,
战争的胜负主要靠武士的格斗来决定。这种武士是封建贵族中最低一等的贵族 , 即骑士。他们立马横枪地冲杀和战斗。这既是保卫和扩张封建庄园的需要 ,
也是当时一种非常时尚的竞技活动。由此 , 骑士的地位和作用大为提高 , 培训骑士的教育也应运而生并成为贵族子弟仕途的必由之路。
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名骑士的训练和养成要经历三个阶段 ,
即出生至 7 岁为第一阶段 ;7 岁至 14 岁为第二阶段 ;14 至 21 岁为第三阶段。这是除了王室儿童之外 ,
每个封建贵族子弟都必须经受磨练和考验的必修课。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 ,
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的。父母是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
首先是宗教意识的熏陶在骑士早期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因为训练骑士的首要标准就是虔敬上帝
,也就是要听命于教会,甘为宗教而献身 ,
而此种观念的树立必须从幼年时做起。其教育的方法就是主要由母亲从孩子懂事起就不断地给其灌输有关“全能上帝的伟大” 、 “ 圣母玛丽娅的慈爱 ”
、“耶稣基督的殉难与复活” 、“天堂与地狱” 等宗教神学的初步概念 ,
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参加一些名目繁多的宗教仪式和节日活动。这就足以使一个个稚嫩的心灵浸染上宗教 信仰的色彩 ,
为日后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奠定思想基础。道德品质的培养 , 则是由父母共同教育儿童从小树立忠君爱国之心 , 仿效要人贵妇讲求礼节,谈吐文雅,
以便成年后能坚定地效命于国王和上一级封建主。
其次是养护身体 ,也是根据训练骑士的另一条标准一骤悍勇猛而提出 来的。为了能够横枪立马、纵横厮杀、英勇顽强、克敌制胜 ,
骑士必须具有健壮的体魄 , 而从小的养护则是关键的所在。幼儿身体的养护主要包括合理的饮食 , 适宜的锻炼 ,
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的遵守。这些通常都是母亲来指导和实施。
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远不是一个明确划分的学习阶段。它是按照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神学性和等级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整个学前教育来说
, 还是比较粗浅、简单的。[/td]
[/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