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与沉积相教学大纲

关键词:沉积岩与沉积相 教学大纲
沉积岩与沉积相 教学大纲
内容: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当今地学领域最活跃的分支。本课程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新发展。通过本课程学习,可寻找和预测有利的生、储、盖分布及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成岩圈闭的分布,并指导勘探布置和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沉积岩石学及沉积相的研究日趋重要,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掌握沉积岩形成的基本机理、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的特征、成因及分布;掌握陆相、过渡相和海相组常见的相类型、相标志、相模式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掌握沉积岩的鉴定方法及鉴定特征;掌握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三、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授课学时

实验学时

自学学时

第一章 绪论掌握沉积岩概念与沉积岩的分类;理解沉积岩特征及其与岩浆岩的区别;了解沉积学历史、现状与趋势2 4

第二章 沉积岩形成及演化

掌握母岩风化作用、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分异作用、沉积后作用;理解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区别、化学和生物搬运和沉积;了解事件沉积作用和正常沉积作用

4 8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与结构

掌握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组分)、杂基和胶结物的概念和区别,结构内容及研究意义;理解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杂基研究意义;了解填隙物的相对性,粒度分析及应用,结构与储集性能的关系

1.5 10

第四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掌握碎屑岩主要层理类型、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理解波痕、槽模等层面构造和重荷构造、包卷层理等同生变形构造的特征和环境意义,碎屑岩颜色类型及环境意义;了解其他流动成因构造、同生变形构造、暴露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和生物成因构造

4.528

第五章  陆源碎屑岩各论

掌握各类碎屑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理解砾岩、粉砂岩、粘土岩的分类及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了解碎屑岩的研究方法及成因

768

第六章 碎屑沉积物沉积后作用

掌握沉积后作用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理解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的概念及效应;了解其他成岩作用;成岩作用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124

第七章 火山碎屑岩

掌握火山碎屑岩的物质组成、结构分类;理解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和主要类型;了解火山碎屑岩主要形成方式及特征

1 4

第八章 碳酸盐岩概论

掌握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和特有的沉积构造(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等);理解碳酸盐岩的成分及成分分类、碳酸盐岩的颜色;了解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组分

428
第九章 碳酸盐岩各论掌握石灰岩分类和白云岩形成机理;理解石灰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白云岩的成因分类;了解现代碳酸盐沉积的基本规律326
第十章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掌握碳酸盐沉积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理解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环境;了解不同成岩环境中的成岩特征122
第十一章 其它沉积岩掌握蒸发岩、煤及油页岩概念;理解蒸发岩成因、成煤作用、煤系;了解硅、铁、锰、铝、磷岩2 4
第一章 沉积相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沉积相、相律的概念;理解相模式及其作用、相标志;了解其他与沉积相有关的概念1 2
第二章 冲积扇相掌握沉积类型及特征、相类型及其特征、相模式;理解形成条件、相组合、鉴定特征;了解与油气关系1 4
第三章 河流相掌握相类型及其特征、相模式、辫状河与曲流河的区别;理解沉积体系、相组合、鉴定特征;了解河流分类、侧向加积与垂向加积、与油气关系1.5 8
第四章 湖泊相掌握沉积模式、相类型及其特征、相模式;理解相组合、鉴定特征、与油气关系;了解与油气关系1.5 4
第五章  三角洲相掌握主要类型及其一般特征、河控三角洲的相类型及其特征、相模式;理解三角洲鉴定特征,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概念及相类型和相模式;了解与油气关系4 8
第六章 海相组掌握海相组的划分、无障壁海岸相的相类型及其特征、有障壁海岸相的相类型;理解风暴岩的概念及理想层序;了解与油气关系2 4
第七章 碳酸盐沉积环境(相)掌握陆表海和陆缘海概念、欧文陆表海清水沉积模式和威尔逊标准相模式;理解拉波特沉积相模式;了解与油气关系2 6
第八章 礁与礁相掌握生物礁概念、分类、相带划分;理解识别标志;了解形成与发展过程、与油气关系等。1 2
第九章 重力流沉积与沉积相模式掌握浊积岩和重力流概念、鲍马序列、扇相模式;理解形成条件及主要类型、槽相模式;了解与油气关系3 4
总复习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