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关键词:环境化学 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 教学大纲
内容: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为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限选课,它是研究污染物在环境(水、大气与土壤)中引起的一系列化学现象与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和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了解在水、大气和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途径和规律;了解发生的现象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学生将来参加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科学地解决环境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以及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些化学基础理论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和来源。
  2.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及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变化规律。
  3.了解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4.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与效应。
  5.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及迁移途径。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环境化学
  (一)环境问题
  (二)环境化学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二)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
  (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大气温度层结
  (二)辐射逆温层
  (三)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
  (四)大气稳定度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三)氮氧化物的转化
  (四)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五)光化学烟雾
  (六)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七)酸性降雨
  (八)大气颗粒物
  (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9学时)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迁移转化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三)溶解和沉淀
  (四)氧化一还原
  (五)配合作用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分配作用
  (二)挥发作用
  (三)水解作用
  (四)光解作用
  (五)生物降解作用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6学时)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一)土壤组成
  (二)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
  (三)土壤吸附性
  (四)土壤酸碱性
  (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一)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二)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一)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二)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三)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第五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5学时)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
  (一)汞
  (二)砷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一)有机卤代物
  (二)多环芳烃
  (三)表面活性剂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3次印刷;
  2.《环境化学》,樊邦棠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3次印刷;
  3.《环境化学》,Stanley E. Manahan著,陈甫华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