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5|回复: 0

[经管学院] 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7: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学科教育必修课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陈璇(讲师(高校))  赵明(讲师(高校))  平瑛(教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统计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的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和公司、企业的经营及决策,还是科学研究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理、工、农、医、人文、社会、管理、军事等所有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统计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通过教师讲授和课堂案例分析等环节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主要内容: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学的分科;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概念、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学的分科;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6学时)
主要内容: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数据的整理;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茎叶图与箱线图;统计表与统计图
学习要求:正确认识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质量;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准确应用茎叶图与箱线图、统计表与统计图。
课堂案例讨论:投资组合选择
第三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2学时)
主要内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学习要求: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掌握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课堂案例讨论:新型节能灯泡质量分析
第四章  抽样与抽样分布(4学时)
主要内容:常用的抽样方法;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学习要求:掌握常用的抽样方法、抽样分布;熟练应用中心极限定理。
课堂案例讨论:通过多样化减少投资风险
第五章  参数估计(2学时)
主要内容: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
学习要求:掌握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能够对总体参数作出估计;确定样本容量。
课堂案例讨论:估计灯泡使用寿命
第六节  相关与回归分析(6学时)
主要内容:相关与回归的基本概念;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非线性相关分析与非线性回归分析。
学习要求:理解相关与回归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了解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非线性相关分析与非线性回归分析。
课堂案例讨论:控制不良贷款
第六章  时间序列分析(6学时)
主要内容: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时间序列及其构成因素;时间序列趋势变动分析;季节变动分析;循环变动分析。
学习要求:掌握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时间序列及其构成因素、时间序列趋势变动分析、季节变动分析;了解循环变动分析。
课堂案例讨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第七章  统计指数(6学时)
主要内容:指数的概念与分类;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综合评价指数。
学习要求:掌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理解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掌握综合评价指数。
案例讨论:粮食的价格和销售量分析
第八章  统计决策(4学时)
主要内容:统计决策的基本概念;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一般风险型决策;贝叶斯决策。
学习要求:理解统计决策的基本概念;掌握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一般风险型决策;了解贝叶斯决策。
案例讨论:帮助王先生选择理财方案
第九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4学时)
主要内容: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基本指标;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分析指标。
学习要求:了解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主要分类;熟悉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基本指标和常用分析指标。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共有8个案例讨论,主要安排在各章最后进行;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并向学生进行必要介绍;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统计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平时作业量应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书面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案例分析、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15%、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5%、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编著,《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阅读书目:
1. [美] George E.P.Box等(2005):《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英文影印版)(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2. [美] Richard A.Johnson,Dean W.Wichern (1994):《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英文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3. [美]戴维.M.莱文(David M. Levine) (2006):《商务统计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 [美]凯勒(Gerald Keller);沃拉克(Brian Warrack) (2006):《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5.黄良文 (2007):《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年版。
6. 王庆石;霍红(2003):《统计学基础案例分析和习题解答》,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后续课程:第一类: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课,包括国民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学、外贸统计等。第二类:是统计方法的深化提高课,包括多元统计分析、管理统计、统计方法专题等。
八、说明:
1. 课堂发言与讨论的规则:
•为了提高发言效率,发言者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每组发言限制在15分钟之内;
2. 讨论评价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4-28 06:02 , Processed in 0.0485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