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13-3-13 17:38:13

没有“宁为玉碎”的心,活该“相为瓦全”地活

我们这么努力,也只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这句话好像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在忙忙碌碌中或懒懒散散中,人们曾经的自命不凡慢慢被消磨,被遗忘,逐渐我们都成了茫茫人海当中的一滴。不禁心生感概,一声叹息。
可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真的够努力吗?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多年后的我们,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奔跑的自己。”你今天是在拼命奔跑还是时跑时歇,还是漫无目的地游走?
抛却对于“什么是普通和普通与否”的哲学思辨。我们就世俗点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企盼过成功(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可最后的最后,大多数人都成了只顾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人,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这是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努力的还不够。
也许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不公平,命运也时常弄人。可是同样是生存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有的人就是从一个庸常的人,击败了不公,压倒了命运,完成了逆袭。难道命运真的那么无情,就是要针对你吗?你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你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才干,难道就是因为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古让你沦落了?你就这么的倒霉?
不可否认,客观现实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天赋异禀,没有殷实阔绰的家底,没有四通八达的人际网的普通人来说,想成功,着实不易。但是我始终相信,生活再残忍,它也总是会给人们留有一线生机的。况且,现实还没想象的那么糟、那么的不堪。
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一切实现目标的机会,为之“拼命地奔跑”,而你,做到了吗?
我们很多人可能上学时代都有这样的经验:班上总有一些表现懒散和怠慢的同学,他们成绩不好,但是自命不凡。他们自命不凡的借口往往是,他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想学。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样一来,我至少还有一个借口来掩饰我的怕。“怕”的就是是自己用功地去学了,可要是出来了的结果并不好,那么不就丢脸丢大发了吗。
另外还有一些同学,他表面懒散洒脱但是却总是暗暗下功,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狠下苦功将白天拉下的课程补回来。于是他们就成了最潇洒的人,貌似不学无术,但成绩优异,令人羡慕。他们如果成绩不好,我们不会奇怪,因为他们表现懒散。但是他们却成绩优异,这就让人震惊和羡慕了。
以上这两种同学反映了一个普遍心态:我们无法摆脱对于失败的怕,对于丢脸的怕。说白了,也就是我们豁不出去!
这种心态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时常地影响我们。我们都有或大或小的目标和理想,可是在有了目标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豁出去”地去实现呢?
也许有人会说了,你还不清楚目标是否适合你,盲目去追求不是白费功夫吗。
其实,说到目标(往大了说也可以是理想),这世界有多少人能找到百分百适合自己的定位呢。有的人一出生就表现出对于某方面的天赋异禀,随着上天的指引走上某方面的天才之路。可是,我们都是庸人,我们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给予我们天赋的翅膀,可以目标明确毫无犹疑地走上某一条通途。所以,我们总是凭借对自我兴趣的偏向和对以往经验的总结来确定目标,而这个目标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没人知道。哪怕一些心理测验也是不靠谱的,因为人的心理状态是流动变化的,那么适合自己的当然也是随着阅历,能力的发展而在变化着的。就像,我16岁测的最适合我的职业方向是心理学,而如今再测最适合我的变成了传媒娱乐方向。
所以,往往我们的目标只要兴趣所向又有点才能都是可以去追求的。经常出现的状况是,我们在自我不断的怀疑和犹豫中,浪费了为之奋斗的时光,消磨掉了追求的源动力,最后稀里糊涂地踏上了一条自己始料未及的道路。那时候,似乎自己已经没的选择了。
而且我觉得检验你是否适合你的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豁出去”地去追求。在你为之不断学习和奋斗的过程中,你必然会收获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你自然就能体会和总结出你在这个方向上是无所作为的还是有所作为的还是大有可为的。从而做出调整。
话说回来,当你有了目标的时候,你是否能保持着一个“豁出去”的心态呢?
古语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你是否拥有一个“宁为玉碎”的心态呢,很多人往往追求的过程中得过且过地,有一搭没一搭地。那你真的是在努力吗?当你都没有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没有抛却心中的“怕”和“犹疑”,你又凭什么去抱怨自己过着“相为瓦全”的庸常的生活。到底是命运世道不给你面子,还是你自己不给你自己面子?
当你有了“宁为玉碎”的态度,就抱着这种笃定去不停地持续地朝着你的前方大步迈去,或者步子小一点呈奔跑的姿态。(用这个“宁为玉碎”来形容这种态度,只是为了强调态度的笃定程度,并不是要求各位成为非理性的追逐者)
我以前听过一种“成功材料说”的理论。这种理论就是説,当你有一个目标确立了以后,就可以将其进行材料式地拆解,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组成元素,来逐个攻破。比如,你想成为一个民谣歌手。那么所需要的几个主要的材料就是:吉他,旋律,歌词和一个能唱歌的嗓子。
而下面你可以逐个攻破:先买一把吉他,然后学会弹拨它。接着你要学着制造旋律和歌词。旋律就要求你精通一定的乐理,你就要先去获得一定的乐理知识。歌词就要求你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观察,你就要学着多写多观察。当这些都有了,你只要有个能让人听得下去的破嗓子来唱就可以了。
以这种“成功材料说”的理论来看,有的人可能一开始就具备更多的材料,如优美的嗓子,斐然的文采等。当你没有的时候,你就要去努力地获取材料,而且要比那些人更加的努力!
有人会说这种生活方式过于的刻板和功利,许多人潇洒放纵地过着,最后也成功了。比如孟非。我们就以孟非为例,的确,孟非是一个安于现状,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的人,仿佛是命运推着他走上了这条传媒之路,成为了传媒界的翘楚。
可是要知道,一,孟非的父母是北广的第一届毕业生,也就是说孟非从小就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这方面的能力,埋下了伏笔。而我们是庸常的,没有这种从小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别无他法,那我们就只有更加的努力!
二,孟非个人有极强的语言天赋和思辨能力,妙语连珠,见地独到。这是一种天分。而我们是庸常的,没有被赋予某种天赋和才能,别无他法,那我们就只有更加的努力!
三,孟非年轻时所处的那个年代,还是能力主导的用人政策,电视专业人并不多,这是时代的因素。而我们如今时代变了,竞争激烈了,机会稍纵即逝,人际关系有时更为重要,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别无他法,我们只有更加的努力!
说到“宁为玉碎”的态度,我其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寒。韩寒18岁退学,独自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他未来的征程……他总是有点打趣地,把这当一个玩笑说:“我预料到学校可能会把我开除,所以我抢占先机自己退学了”可是这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大而艰难的选择啊。一个对未来毫无准备的孩子,就这样从校园直接掉入了社会,甚至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这种态度还不够“宁为玉碎”吗。
他知道自己已经偏离了传统的成长道路,他也拒绝妥协,所以他作了如此决绝的选择。他“豁出去了”!
你以为韩寒的如今能成为青年话语领袖(尽管如今陷入代笔事件)是偶然吗。至少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笃定的态度。这种态度用于他所挚爱的两个梦想:写作和赛车。他退学后从未停止写作,他北上就不停地追逐着他的赛车梦想。而且轻装简行,以一种与未来迎战的姿态踏上这场旅程。这种精神和态度才是青年人真正该去学习的吧。没有“怕”(哪怕怕了,也豁出去一次),没有“犹疑”。
(倒韩派请闭嘴,这里不是倒韩的战场,别破坏气氛)
站在大街上,人来人往,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是曾经为了目标为了梦想“豁出去”了,他们足够的努力,足够的优秀,可是在世道命运的打压下,磨去了棱角,泯然众人。我觉得这种人并不多,我宁愿相信是他们不够努力,这个世界还没那么糟。
但是,他们会为过去的“拼命奔跑”而后悔和抱怨吗,我想会吧,可他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是普通人,哪怕再来一次,只有这样的笃定的追求才有实现的可能。
我初中的时候认识隔壁班的一个哥们,他初一的时候参加校运动会一千五百米的比赛,排在八名开外(只有前八名才有积分)。之后每天早晨,除了大风雨雪,我去停自行车的时候都能看到他在操场上跑圈。他说只是想锻炼一下。初二的时候,他又参加了一千五百米的比赛,这次他是第五名。之后依旧坚持晨跑,。在初三的最后一次比赛时候,他和另一个同学并驾齐驱,两边拉拉队拼命地叫喊着加油,两人最后一同扑向了终点,栽倒在地。结果,他以半个身位不到的距离落败,获得了第二名。跑完四百米,累倒在地的我注视着这个画面,只觉得心被重重地敲击了一下。它已经成为我青春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幅画面,随着岁月的更迭,愈加显得动人。
我不知道现在那位兄弟身在何处,但我相信他一定过得很好。
我也“豁出去”地相信,我们可以活得更好!
————————————————————————
谢谢《我们这么努力,也只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这篇的启发。
如果是追求平淡闲适,随遇而安生活的朋友,那这篇文章对你就没什么用了。姑且当做我的絮叨。我只是想励志一下,更积极地活着。毕竟,我不准备出家。我还是个有实现欲望的世俗之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宁为玉碎”的心,活该“相为瓦全”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