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13-3-13 17:49:00

拾光

(一)
有时跟现在的朋友讲,我以前在乡镇中学教书,没一个人相信。
连自己回过头去看,都会想,我真是在泥泞的土路上走过一年?真是吃了一年每天中午1元的午餐?
可那时候,就是那样。
高考前一天青霉素过敏,每天拔了点滴就上考场,考英语时因镇静剂而晕睡。最后,只考了个专科,在一个小城里,自暴自弃地混完三年后,决定去乡下教书。
那时,自卑又带着一点点理想主义情结。
一面逃避就业竞争,一面觉得农村的孩子读书不易,这至少是我能做的有意义的事。
带着对金黄稻田、青石板路和淳朴乡村教师生活的憧憬,那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乡镇中学老师。
每天上班,在铺着大石头的土路上骑半小时,一不小心,轮子卡在石头缝里就会摔跤;经常跟着学生走1个多小时的田间路去做家访;中午和学生吃伙食团1元一份的午餐,菜几乎一直是豆腐、土豆、白菜;而晚饭因镇上只有半天集下班买不到菜只能顿顿吃面。
生活艰苦,清贫,但因为是第一份工作,自己又觉有意义,这些根本就不算苦,还打了报告,想要去条件更艰苦的藏区支教。
只是不久后,理想主义就开始受到冲击。
乡村文化生活贫乏,同事们下班后几乎以麻将为好,我不打,大家就觉得奇怪,不合群。
而我认为他们的教育、生活理念老套,甚至卫生扫除都会不一样。我不愿为了班级卫生评分上得表扬,让学生爬上三楼的窗台上去擦窗框,所以我带的班每周卫生倒数第一,每周一都会在会上挨批评。
那时我很郁闷,打电话问爸爸:我做错了吗?我爸说:没做错,但你要学会沟通。
只是当时太年轻,任性、叛逆、负气,我行我素,不会从别人的立场来想问题,更不愿意在不同理念下与人沟通,约是这样,隔阂就越大。
接着有学生流失,我上门家访,讲9年义务教育,大而空地描述知识可以改变生活。家长突然问我:你爸妈花了那么多钱,让你上了大学,你现在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我家本来就穷,我让他早点跟我出去打工,一个月还是能赚那么多钱。反正他成绩都不好,考不上高中,我还不如让他学点本事。你觉得上学真这么重要吗?
家长对于生活最实际也最无奈的考虑,对我震动很大。
我开始反思我自认为有意义的事,大多是出于毫无生活经验的空想。我带CD给孩子们听歌,带他们外出写生,或许真不如其他老师利用这些时间补课来得实在。
同事们,大多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教书教出成绩,得到提拔或找点关系调进城,也是最切实的改进境遇的方式。
而我不一样。我是一个带着自己空洞梦想被教委空降来的老师,父母更多是尊重我的意愿兼让我体验生活,阿姨就是教委主任,想到城里时很快就能调走,所以我最终是漂浮在了自己空洞的梦想和家人编织的气泡里,没有认识到一个乡村老师真正要面对的生活和责任,我在自以为是中落了空。
失去了初来时的动力,想要离开,不愿再按父母安排的那样继续调进城当老师,可我却看不见可以找寻的方向。
一个大学三年都没怎么好好上过课的专科生可以做些什么?求职广告上,无一例外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工作经验,我什么都没有。
生活迷茫,不知道将来可以做什么。想改变,却不知道该怎么改。有时候,骑很远的路,在无人居住的远郊,对着黑暗的夜色大喊大叫。
庆幸的是,那时虽处乡村,还是千方百计地装了网。
当时榕树下很火,我每天都趴在上面看别人的文字,偶尔也写几篇扔上去,结果点击量还不错,上了首页推荐。不久后,有人发来邮件,说我的两篇文章他想刊登,问能不能用。
从没想过自己的文字还能发表,这邮件来得如此轻易,像个玩笑,我一下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回复才妥当。
对方见我一天未回信,又写信过来:“把你的地址留给我,我先寄样刊给你看看。”
回了封信给他,很客气的说自己的文字写得不好,他如果觉得能用,可以随便选。
等待的心情,忐忑不安。似乎是得到了一点肯定,但又害怕那是个梦幻。
一个月后,收到了一本杂志和一张比工资还多的稿费单。
那天,可能是我毕业后最开心的一天,真像是阴霾了很久的天空,突然透出一线光。他还要约稿,激动得我连着把写过的文字都翻出来仔细的选,仔细的改,甚至行间距都不断调试看哪种更美观。
这个编辑姓金,浙江人。在连用我四期稿后,辞职回家接管家族生意。他把我介绍给了他们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和另一位媒体编辑,然后就消失了,问候过很多次都没有踪影。
就这样开始给杂志撰稿,被好心的编辑朋友们互相介绍,成了撰稿人。
曾经,我撰稿且很喜欢的一本杂志开了个栏目,叫“成长路上,天使的翅膀掠过”,突然就想起金编辑。
这个素未谋面,仅有过4、5次邮件往来的陌生人,或许对于他而言,只是在执行正常的组稿、编稿和发掘作者的工作,但对于我而言,这短浅的缘分,却是乌云堆里的一丝光亮,给我的人生开了另一扇窗。
直至现在,我都觉得他是我最应该感激的人之一。
现在,他应该已经记不得我,他看见这段文字的几率也非常渺茫,还是想再次感谢他,感谢他让我看到希望;更感谢他的行动教会了我:自己的无心之举,可能对于他人都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甚至是可以照亮生命的光亮。
(二)
从一个乡村教师到时尚编辑的距离有多远?
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来丈量。
教书一年后,我觉得自己太过理想主义,对现实的困难没做过客观的考虑。心不安定,教书也教得不够好,做下去是害人误己,于是真成了逃兵,辞了职。
这样的选择,第一次遭遇父母的反对。他们觉得虽在乡下教书,但只要我愿意,很快可以入城,且是公职,女孩子就要稳定。
我去意已绝,决心证明给爸妈看,不用他们花钱跑关系,不用他们操心劳力,我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于是,来到成都。交了半年房租后,钱所剩无几。盛夏天里,外出应聘,只舍得用矿泉水瓶装了凉百开带走。
当时,撰稿的杂志还不多,找个稳定的工作成了最迫切的渴望。
做什么呢?非常想进媒体。打电话问当时唯一一个在成都媒体圈里工作的朋友:“如果我拿发表的文章去报社应聘,你觉得有没有希望?”他对我说:“我很忙,一会儿联系你。”然后了无音讯。
我想他是误会了,我并不想托他找个工作,他就是个小记者,能帮什么忙?我只是想问问成都媒体的情况,想得到一点,拿怕是星火一样微弱的希望。
又试着问了问联系着的编辑,他们大多说杂志人员流动性不太大,我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吞回了肚里,怕说出来尴尬。
媒体似乎高不可攀,其他工作又没经验,只有去做文员,至少对学历、工作经验要求不会太高。
人才市场里,在一家做中央空调的公司摊位上填应聘表,抱过去刊登着我文字的杂志顺便放在旁桌上。一个穿卡其色夹克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随手拿起一本翻看,我交了表等了一下,他还在看,只好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不好意思,我要走了,你明天还在不在这里?如果还在,你先看,我明天来拿。”他看了我一眼问:“你买这么多书啊?”我说这些是登了我文字的杂志,他猛一抬头:“你来找工作?应聘什么?”我告诉他来应聘文员,他问:“文员?你叫什么名字?”旁边的工作人员把我的应聘表递给他,他看了后说:“明天上午10点,你来面试,今天这些书都暂时留下。”
第二天一早, 9点前就赶到那个公司,还有两个女孩,都过来面试文员。
面试官布置的题目,都是关于OFFICE系统的操作,每一项我都第一个完成。面试官又问了些日常公务处理及应用文写作方面的问题,我回答得远远比其他两人好。
就在我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时候,面试官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宣布另一个女孩被录用。
我突然懵在那里,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刷下。我对她说:我想知道你们不录用我的理由?她说:“总经理要你去见他。”
见到的,就是昨天看书的人。他微笑着问我:“很意外,是吗?”我说:“不管从刚才的面试还是自己的能力,我都觉得自己能胜任的,所以还想再争取一下。”
“你的理想就是做文员吗?”
“至少现在是”
“你为什么不想去做记者编辑?而是文员?那才该是你走的路!”他停了一下,郑重的说:“你的文章,我都看了,很好的苗子,为什么不去媒体呢?我今天录用了你,如果你留下来,那就是浪费了,如果你跳槽了,公司又得换人,我只能不用你。”
原以为这些杂志能给我一个机遇,结果却是这样。
他见我不说话,又问我:“是有什么难处吗?我看你只有教师的工作经验,是因为没有经验?”
我不愿让一个陌生人看到我的无助,于是对他说:“谢谢你的提醒,我会努力的!也谢谢你给我的这次机会!”
在我抱起书,要离开的时候,他说:“我留下你的资料了,我会推荐给我媒体的朋友,不管多困难,都不要放弃!”
走出大楼,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觉得自己很没用,梦想很遥远,前途依然是模糊不清。
或许是否极泰来,就在这天中午,在那栋写字楼下小面馆吃面时,在桌边油腻的报纸上,突然看到一条汽车类杂志招聘编辑的广告。
虽然广告上要求的本科学历,3年以上经验我都没有,但至少它是可以一搏的机会,像一道光,让我看到希望。
没来得及吃面就往那家杂志社赶。应聘的大多是有媒体经验的人,或新闻系毕业,但我的心出奇的沉静,没有畏惧,除了奋力抓住,别无他法!
笔试很顺利,过了两关面试,见到副总编时,他看了我撰稿的杂志问:“这配图用的时装照是怎么拿到的?”我说:“跟商场企划部联系,他们提供的。”“你连记者都不是,敢去仁和春天要资料?”我反问他:“虽然我不是记者,但我是为这个杂志撰稿,我拿杂志样刊去给商场负责人看,反正会落上鸣谢他们,他们为什么会不宣传?”
他沉默了一下,说:“你去人力资源部报到吧,以后负责时尚栏目。”
惊喜来得太突然,让我瞬间空白。等我反应过来时,忙不迭地对他说:谢谢!谢谢!
后来,我自己做了编辑,又做了企划,才知道高端品牌不会沾免费打点广告上个软文这样的便宜,他们要的是定位、目标人群匹配和严格的品质把关。等我以真正媒体编辑的身份去采访时,问当时给我提供图片的负责人为什么会把资料给我,她很诧异:“我看杂志不错,你也专业,还以为你是成都的驻站记者。”副总编也笑我:“你也胆大,连记者证都没有,还敢去春天,我们的记者想去借服装拍片都怕被拒绝,没想到你一个新人做成了。”我也笑着回应他:“真是不懂嘛,如果懂了,肯定不敢去!”
这些都是后话了。重要的是,就在我到杂志社上班后的几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他说:“我是空调公司的,你还记得吗?我给我的两个朋友推荐了你,看了你的资料都觉得不错,一个是报社,一个想让你做总助,你想做什么?”
我告诉他,就在那天下午,我找到份杂志编辑的工作,已经上班了。他非常开心,对我说:“你让我想起我来成都时,什么都没有,也是因为自己坚持,才能有一点点的成绩,你一定要好好做下去,以后我会看你们的杂志。记住,努力了,一定有人能看到!”
说真的,面试那天,他说会为我联系工作时,我全当是客套话,仅此而已。可他真的做了。
正是他,逼我从自卑中重新自我定位,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鼓励的温暖和力量。
这个人,也是出现过这一次,后来再无联系。他若是看那本杂志,很快也就找不到我的名字,因为在不久后,我又跳槽去了另一家更大更好的媒体。
他也就像金编辑一样,在我成长的路上,挥了挥翅膀,又迅速隐匿不见,却把我要走的路都照亮了。
这值得一直铭记和感激。
(三)
媒体圈一呆,就是好几年。
已经给知名媒体撰稿,但心却渐渐空了。
文字,曾是我儿时的挚爱和梦想,也是我低谷时的出口,更是我跳跃时的翅膀。但当我发现自己开始为写稿而写稿,每天在各种稿约中疲于奔命时,我觉得自己写空了,不想写,没有新意,文字如出一辙。
同时,我开始考虑,就这样一直写下去,在媒体一直做下去,等着主任、编委的各种晋升,还是有其他的可能?
因为经常接触各个公司的企划部,对企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果写稿只是在用文字描述产品如何美好,企划就是把它的美好立体的展示给你看,让你体验和感知。写稿还带有一些浪漫主义的梦想基调,而企划则是以市场为基础,理性地引导你自己感受到美好。
这样更趋向于市场的工作,让飘渺了好些年的我着迷。
可我一个从来未学过市场营销课程,也不懂企划的人,怎样才能学习和入行?我迅速停掉了所有约稿,买了很多相关书籍来看,甚至想要报个班读。可一个做广告公司的朋友告诉我:学的都是理论,重要的还是经验和积累,如果先有经验,有针对性地再去进修,才能把理论理解得更为透彻,否则空而不实。
于是,我在他的公司从兼职的文案、活动执行做起。说是兼职,没要一分的工钱,如果我收了他的报酬,就会有压力,怕给别人添麻烦。幸好媒体工作,时间自由,我一个小案子一个小案子的做,从纯执行,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路,能单独做一些方案,再到可以完整地做出一套整合推广方案,且能对客户演讲,在比稿中胜出。
同时,我也在求职网登了兼职策划、文案的信息,连做一本宣传册200元文案费的活也接。那时我的稿费好的已经能到千字千元了,但我愿意为了新的梦想,放弃,重新来过。
这样积累一年多后,报社的一个客户需要招企划,本不是我联系的口子,我与对方的老总也不熟识,但我知道,机会来了。
做了个通宵,把自己的文字和企划类作品整理好去应聘。信心满满的去,灰头土脸的出来。一去,人事就直接把我带给总助,总助看都不看我资料说:“我们不用你们报社的人,如果录用了,以后怎么跟你们合作?”
我走出门,不甘心,把作品全拿去影印了厚厚的一大叠,又拿回去找他:“即使我知道没有希望,还是请你收下我的资料,现在不行,我也想为将来争取一个机会。”
他笑着说:“那你放下吧,反正不要抱希望。”
就在我转身要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那家机构的老总路过。他不认识我,我在客户答谢会上见过他。于是,我主动上前向他介绍自己,告诉他我想要这个机会。
他看了看我手里的资料说:“我怎么能挖你们报社的墙角呢?这样不好。如果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再考虑。”
就是这是句几乎可以让人不报任何希望的话,在大半年后实现。
机构规模扩张,急需招人,而我也铁了心要转做企划,从公司辞职。就在那样巧合的时机,老总突然有天向他身边的人打听我还在不在报社。
于是,我进入到了这家公司,实现了又一个职业梦想:企划。
(四)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我可以坚持好几年的职业。
但从新手成为熟手,并开始独立负责一些事务后,我意识到企划只做了产品的表层,还不够直面市场,我想有更直面市场的挑战。也正在这时,公司突然将我调到另一个部门,做一个全新的岗位,它需要管理整个从供应、产品开发、销售、服务链条,需求有从消费者分析、产品构建到企划推广再到销售的整体把握能力,还需要处理专家接待、人事、供应商洽谈等若干琐碎的事务。
刚开始时,朋友们都笑,一个数学都考不及格的人能每天看报表?但我已不是当初那个迷茫得只知对着黑暗大叫的小女孩。我知道该怎样去快速学习和成长,更知道努力的方向。
所以,最终还是完成了在职业路径上的蜕变,得到更多的机会。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条很好的路径,走下去就是职业经理人,如果心再大,可以自己创业。
我不是一个事业心很重的人,只想把想做的事都经历过,但无需功成名就。
我需要练一身不用担心失业,不再困惑于职业发展,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稳定生活的能力。父母在老去,我们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能力和经验不仅仅是自己的安身之本,也是可以让家人安心、幸福的要素。
但内心里明白我还是那个来自山区小城、满是乡气的人,更愿意在一个小地方,有广袤的蓝天白云,有茂盛的植物和清新的呼吸,能有时间做喜欢的事,能有大把的空闲与家人为伴。看书、养植物、晒太阳、做手工、做家务,平淡而安静的过。
这是我近几年以来,越来越明晰的理想。
所以,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去郊外散步,喜欢的针线活也从不落下。以前做家居小物,这两年沉下心跟着妈妈学做传统衣裳。
开玩笑跟朋友说,我以后要做个裁缝,几乎所有人都笑。但,我真不是玩笑。一直以来都按自己的喜好在走,每一次职业的转换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我相信,这一次,我一样能做到。
每个人都有梦想,都应该追逐梦想。我不喜欢被生活现实磨灭梦想,更不喜好像当初那样完全理想主义地抛开现实空谈梦想,我也不认为人就一定受制于一些条件而觉得梦想遥不可及。
只要想,就要去考虑实现的通路,并付诸切实的努力。当然也需要机缘,但机缘往往因为你有心有准备,才能看到它的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我们身边的朋友、家人、陌生人想去实现梦想时,我们的一句鼓励,都可能是能为他开一扇门的光。
这两种光,我都看到过,经历过,感受过,也才完成了现在这个按自己心意生活、不会对于过去抱有遗憾的自己。
所以,想了很久,最终想把即将诞生的淘宝店叫做“拾光”。
这个名字普通,不够拙朴,不够出挑,不少店也在用,识别度不高。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它最能反映当下的心境。
拾携细微的梦想之光。
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实现或帮他人实现梦想,这都很重要。
我始终坚信,哪怕是星火一样微弱的光,都有照亮生命的力量。
这篇日记,写了很长。把走过的路整理一遍,鼓励自己开始新的转变,10月26日起,希望能做得更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