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刘家富:把大黄鱼从“灭绝”边缘拉回来

2021-11-17 11:02| 发布者: 仙仙| 查看: 571| 评论: 0|原作者: 贺治瑞|来自: 科技日报



“这个荣誉分量很重,是对基层一线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对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肯定。”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家富,被称为“大黄鱼之父”,是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如今,81岁的刘家富依然时常同福建省内外的同行探讨大黄鱼等海水鱼资源保护与繁养问题,乐此不疲。



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大黄鱼年均捕捞量约12万吨。由于过度捕捞越冬群体,从1974年起,浙江舟山大黄鱼产卵渔场捕捞量开始连年下降。



“再这样下去,大黄鱼迟早会灭绝。”当时在福州市连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的刘家富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为了研究大黄鱼人工繁养技术,刘家富去了专门做繁育的官井洋产卵场工作,边干边学。1985年,“大黄鱼人工育苗初试”项目终以1万元经费立项研究。



研究并不顺利,“当时在海南三沙海带育苗室中临时建了3口小水泥池,利用在官井洋产卵场人工授精获得的受精卵,运至那里孵化并培育出7343尾全长2厘米多的鱼苗。但若再拖几天验收,这些鱼苗都会死光,因为它们患有一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缺乏症。”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让刘家富不断攻克难关。



1987年,刘家富带领团队以20尾人工培育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收集到了1万多粒受精卵,最终育出100多尾鱼苗,这宣告了大黄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1990年,他们完成了104万尾批量全人工育苗。



为了坚持养殖试验,他带领“大黄鱼养殖技术开发”项目团队因陋就简、艰苦拼搏,闯过了艰难的4年。到1995年,项目研究终于有了起色,不但解决了大黄鱼生长缓慢问题,建立了大黄鱼网箱与池塘养殖的全套技术工艺,还指导养殖户试养获丰收。



刘家富团队终于啃下“大黄鱼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这两块“硬骨头”,让大黄鱼成了全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和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



为坚持大黄鱼养殖技术开发,促进大黄鱼成果转化,同时改变福建省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的队伍不全、手段落后、经费短缺的状况,刘家富于1992年主持创办了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试验场。“5年拼搏,我们把试验场建成具有苗种繁育、环境监测、鱼病防治、技术培训、科技信息等功能的科技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并培养了百余名不同层次的鱼类繁养技术人才。”刘家富说。



2003年,刘家富当选宁德市大黄鱼协会首届会长。他又从头开始,把工作搞得热火朝天,服务对象扩展到整个渔业,终把“大黄鱼协会”扩为“渔业协会”。



本应于2000年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现仍为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兼技术顾问、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顾问等。



在刘家富看来,职业坚守和担当非常重要,是不断前进的力量来源。(记者马爱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3-29 10:16 , Processed in 0.0625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