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1|回复: 0

[海洋学院] 海洋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2: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海洋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海洋学概论》为专业教育选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上海洋的各种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简介
    《海洋学概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及海洋概况、海水物理和化学特性、海洋主要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海流、海浪、潮汐、海洋混合和水团等。
三、教学内容
绪论(1学时)
一、        海洋学及研究对象、海洋学定义、海洋研究内容
二、        学习海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海洋形态(3学时)
本章重点:海洋划分和海洋地形
第一节 海陆分布
第二节 海洋划分
一、        洋
二、        海
三、        海湾
四、        海峡
五、        与海洋法有关的海域名称
第三节 海洋地形
一、        海岸地形
二、        海底地形
三、        大洋底形主要特征
第四节 中国近海地形
一、        海区划分
二、        海底地形
第二章 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6学时)
本章重点:海水的温度和热性质;海水盐度;海洋光学现象;海洋声学现象;海水溶解氧。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热性质
一、        海水温度
二、        海水的热性质
第二节 海水盐度
一、        盐度的原始定义
二、        1978实用盐标
第三节 海水密度
一、        海水密度与比容
二、        现场密度和现场比容
第四节 海洋光学现象
一、        光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
二、        透明度
三、        水色
第五节 海洋声学现象
一、        海洋中的声速
二、        垂直声速面剖面
三、        海洋中声的传播
四、        海洋中环境噪声
第六节 海洋电磁场特征
一、        海水导电特性
二、        海水中的电磁场
第七节 海水的溶解氧pH值和营养盐
一、        海水中的溶解氧
二、        海水的pH值
三、        海水中的营养盐
第三章 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4学时)
本章重点: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第一节 海洋水文要素的绘制
一、        分布图
二、        变化图
第二节 海洋温度的分布和变化
一、        海洋热收支
二、        海洋温度的分布
三、        海洋温度的变化
第三节 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
一、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二、        海水盐度的分布
三、        海水盐度的变化
第四节 海水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一、        海水密度的分布
二、        海水密度的变化
第四章 海流(6学时)
本章重点:海流的成因;地转流;风海流;大洋表层环流。
第一节、海流的基本概念
一、        海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二、        海流的成因和分类
三、        海水受的作用力
第二节 密度流和地转流
一、        密度流
二、        地转流
三、        地形对海流的影响
第三节 风海流
一、        无限深海风海流
二、        浅海风海流
三、        上升流
第四节 大洋表面环境
一、        大洋环流研究的发展
二、        大洋表层环流的一般模式
三、        各大洋表层环流
四、        海水垂直运动和深层环流
五、        主要远洋渔场的海流
第五章 波浪(4学时)
本章重点:波浪运动的基本特性;风浪和涌浪;浅水区波浪的变化。
第一节 波浪要素和分类
一、        波浪要素
二、        波浪表示法
三、        波浪分类
第二节 波浪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        水质点运动和波形传播
二、        波浪要素间的关系
三、        振幅随深度的变化
第三节 风浪和涌浪
一、        风浪的特性
二、        涌浪的传播
第四节 浅水区波浪的变化
一、        波浪的折射
二、        波浪的破碎
第五节 内波
第六节 大洋风浪基本状况
第七节 中国近海波浪
第六章 潮汐(4学时)
本章重点:潮汐产生的原因,潮汐的各种周期;潮汐与潮流计算。
第一节 潮汐现象
一、        潮汐要素
二、        潮汐类型
第二节 潮汐产生的原因
一、        引力
二、        惯性离心力
三、        引潮力
第三节 平衡潮与潮汐动力理论
一、        平衡潮理论
二、        潮汐动力理论
第四节 潮流
一、        基本概念
二、        潮汐运动类型
第五节 世界大洋近岸及中国近海潮汐和潮流
一、        世界大洋近岸潮汐
二、        中国近海潮汐
三、        中国近海潮流
第六节 潮汐和潮流计算
一、        潮汐计算
二、        潮流计算
第七章 海洋混合和水团(4学时)
本章重点:影响混合的因素;混合效应;水团的形成;大洋水团分布。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混合和水团
二、        垂直稳定度
三、        海盐湍流
第二节 海洋混合
一、        混合形成
二、        影响混合的因素
三、        混合效应
四、        跃层
五、        海洋峰
第三节 大洋水团
一、        水团的形成
二、        大洋水团的垂直结构与区域特性
三、        大洋水团分布
四、        远洋渔场的水团
四、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地球和海洋概况,海水理化特性、海洋主要水文要素时空分布和变化及影响因素;
2.了解和掌握海洋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海洋水团概念及其划分等。
五、教学方法
    PPT,结合课堂讨论、海况案例分析、习题及其讲解等;成绩评定:学习出勤、平日作业和期中测验或课堂讨论各占10%,期终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工程环境海洋学,蒋德才,海洋出版社
3.物理海洋学,叶安乐和李凤歧,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4.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 Robert H. Stewart,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Texas A & M University
5.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陈家辉,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流体力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2 08:56 , Processed in 0.0324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