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11|回复: 0

[生命学院] 水环境化学(1)(Aquatic Chemistr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5: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水环境化学(1)(Aquatic Chemistry)  学分:2.5  学时:50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水环境化学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其任务是介绍不同类型水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来源、存在形式、分布变化规律,主要化学过程及其与生物的相互关系,污染控制技术对水环境化学指标的影响等基本理论。
二、课程简介
    全面系统地介绍不同类型水的主要理化特性、化学组成与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水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天然水中与水生生物相关的主要化学过程和动态平衡状况;介绍各类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及污染的生态效应;污染水体水质调控原理与技术。同时还向学生介绍水化学调查的组织准备和资料整理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水环境化学课程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等。
知识点:
1、水质指标体系?
2、国内外主要的水质标准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条件?
教学内容安排:
1、介绍该课程的总体教学安排,包括教学进度、考核方式、实验安排等;
2、给出课程学习的方法建议;
3、介绍本课程学习的参考资料、网络平台;
4、进入主题:我国水资源现状——水污染现状——水质指标体系——重要水质标准的比较。
第二章  不同类型的水(6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天然水的化学类型;水的功能分类及水质要求;污染水的分类及水质要求。
知识点:
1、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与化学特性;
2、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及其应用;
3、天然水中离子的存在形态;
4、天然水的物理性质;
5、天然水的分层特点;
6、天然水的化学分类;
7、天然水的功能分类及水质要求;
8、污染水的分类及水质要求。
教学内容安排:
1、按上述知识点安排教学;
2、采集不同类型的水,带至教室,现场教学;
3、根据不同类型的水,介绍其功能,分析其水质特点,了解其相对应的水质标准等等。
讨论课(2学时)
要求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类型水,就水的功能、水质特点、处理方法等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课堂PPT汇报。
第三章  天然水环境的主要问题(6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国内外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知识点:
1、国内外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概述;
2、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污染;
3、有机污染;
4、富营养化;
5、地下水污染;
6、饮用水危机;
教学内容安排:
1、按上述知识点安排教学内容;
2、就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水污染、功能退化等展开讲述,从实际案例着手介绍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污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危机,不能停留在事件介绍上,应详细讲解其中化学物的迁移转化、形态与毒性、主要污染物的毒害作用等,强调水环境的化学特征,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科普介绍。
讨论课(2学时)
学生分组,收集某个污染事件案例,就其中主要污染物的性质、毒害、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等开展讨论,撰写小论文,课堂PPT汇报。
第四章  水环境中的水质预测(6学时)
教学目的:在前述内容基础上,初步运用自净理论、水质模型探索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对水质预期进行预测。
知识点:
1、常见水质预测模型概述;
2、不同类型、不同功能水体的水质预测。
教学内容安排:
1、按上述知识点安排教学内容;
2、从实际案例出发,介绍常用的水质预测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3、对不同类型的水,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水等的水质进行其未来预期的判断;
4、对不同用途的水,如饮用水、污染水的水质预期进行判断;
讨论课(2学分)
带学生到某一水域现场,给出现场水质状况、水文等其他条件,要求水生分组就该水域水质的预期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课堂PPT汇报。
第五章  水处理系统中的化学(2学时)
教学目的:初步介绍水处理系统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
知识点:
1、水处理方式概述;
2、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其限制性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四章已经介绍了很多反应类型,所以本章只是概要性地介绍,学生了解即可,如果他们感兴趣,可以在环境工程化学等课程中进一步深入学习。
讨论课(2学分)
    把学生分组,给他们不同类型的废水,就废水的处理方式,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等等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课堂PPT汇报。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教师应将相关的课程资源挂在学校的相关网络平台上,便于学生课后的自学与复习。
    在课堂教授的基础上,组织四场讨论课,并要求学生撰写报告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录像、光盘)、PPT课件以及网络课堂等。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学生可以携带他所收集的所有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到场,但必须独立完成答题。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小组讨论占30%、小论文占15%、出勤等课堂表现占5%、期末开卷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1.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王凯雄主编,《水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3.俞誉福主编,《环境化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4.王晓蓉主编,《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
5.俞英明主编,《水分析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年。
6.陈静生主编,《水环境化学》,高教出版社,1990年。
7.陈佳荣主编,《水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要求学生在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和功能水的水质特征、变化规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11-1 08:13 , Processed in 0.0353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