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回复: 0

任露泉:一生致力仿生学研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疫情分析、疫情防控和疫情预测等方面发挥着作用,也正在助力各行业恢复生产。我们要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运用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发展、增加人民福祉。”采访一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任露泉就谈起了自己近期的感受。




这也是任露泉一生致力于仿生学研究的感悟。1944年,任露泉出生于江苏铜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的他除了读书,就是帮家里做农活。至今,任露泉还能回忆起第一次看见拖拉机耕作的场景:“小时候,父亲在我眼里力气最大,可在拖拉机面前却很渺小。那时候,我隐约认识到这些机器能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助力发展,任露泉是受益者也是践行者。1962年,他考取吉林工业大学,选择的就是拖拉机专业。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新疆的油田工作,在劳动中不断地实践着所学知识,尝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甜头。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吉林工大拖拉机专业任教。在一次拖拉机负荷车设计调研中,看到挖掘机作业时,铲斗中的土怎么也掉不下来,人们不得不用锹一铲一铲地清除。”任露泉说,“作为一名从事地面机械研究的教师,我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


调研回来后,在导师和学校的支持下,任露泉把“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作为研究方向,带领课题组对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的地面机械作业情况进行调研。一次,在一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里,任露泉看到田鼠在快速穿梭,浑身却一点也没沾上泥巴。这给任露泉极大的震撼和启发,经过深入思考,重新确立了“地面机械仿生脱附减阻”的研究方向。


任露泉带领科研团队,在近10年的时间里,对6门10纲1万多只土壤动物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土壤动物脱附减阻现象的特征规律,创建了“生物非光滑减阻理论”和“多元仿生耦合理论”。这也是我国在国际地面机械仿生领域首次提出原创性理论,任露泉因此成为地面机械仿生领域的开拓者。


土壤动物脱附理论的重大突破,并没有令任露泉停止科研的脚步。他继续带领团队投入实质性研究,研制出具有脱附减阻功能的犁壁、镇压辊、深松铲等多种仿生机械部件,并向其他非土壤介质领域拓展,又研发出防粘模具、不粘炊具、减摩活塞、仿生钻头等仿生产品。


当选院士后的任露泉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仿生科学与工程基地;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荣获了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1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许多学生成为科教等领域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成长为长江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


如今,已经76岁的任露泉院士除出差外,每天都会到实验室,带领团队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工作。任露泉的学生们说:“老师对待科研一生执着,对待科研和教学始终有真心、投真情、下真功、动真章。”(光明日报记者任爽 光明日报通讯员吕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4 13:20 , Processed in 0.0352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