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换取得来的。 目前,正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多种环境问题,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 本课程将关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主要污染物污染控制的技术手段、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以期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播放:1317次,课程ID:423073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简介:前往报名学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简介:

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换取得来的。 目前,正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多种环境问题,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 本课程将关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主要污染物污染控制的技术手段、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以期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前往报名学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源及资源问题

第三章 环境及环境问题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问题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第六章 固体废物污染及控制技术

第七章 水体污染及控制技术

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控制技术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中国的环境保护

期末考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授课教师:

马俊伟-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马俊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污泥减量化、污染场地修复等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领域的研究。参与国家水专项、国家863课题、环保公益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编写专著7部。曾获北京师范大学通鼎青年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改示范课程,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北京师范大学第12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北京师范大学第1届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优秀奖。

董世魁-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自然资源系客座教授,美国新校大学中印研究所(India-China Institute,New School)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管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担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CEM)东北亚地区主席、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估中心常聘专家、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环保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目前主持执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发表论文250多篇,主编(副主编)专著、教材13部(其中英文专著3部)。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全国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主讲人(2016),北京市师德先锋(2016),北京市优秀人才(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感动师大新闻人物”(2015)。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5)、二等奖1项(2009年),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6)、二等奖1项(2014),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7)、北京市教育教学一等奖1项(2013)、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2012、2017),二等奖2项(2008、2012),获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2017),通鼎青年教师奖(2015)。

刘新罡-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刘新罡,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方向为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化学、大气光学、雾霾形成与发展机制。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配备了PM2.5监测仪TEOM、大气水溶性化学组份监测仪GAC、有机碳元素碳在线分析仪、黑炭仪、激光雷达、浊度计、大气能见度仪等十余套高时间分辨率仪器。承担了生态环境部汾渭平原“一市一策”运城跟踪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课题组科研活动开放、活跃,发表SCI文章50余篇,有多篇文章被Web of Science列为本领域最优秀的1%(高被引)。 近年来,为阐明中国东部地区雾霾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北京、广东、河北、山西、四川、宁夏、湖北等地开展了多次大气环境外场加强观测,获取了气象参数、雷达及卫星遥感数据、气态污染物、颗粒态污染物的化学组分及光学性质等数据。系统阐明了大地形、大气环流、弱高压天气系统、机动车移动源、秸秆燃烧、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污染物快速转化、大气混合层高度下降对雾霾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为公众雾霾成因认识、政府雾霾消减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 柠檬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