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回复: 0

开着移动P3检验车,他们前往支援方舱医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5日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吴晨到达武汉的第21天,现在她的身份是“吴队”。连她在内25人的检测队,正在武汉支援当地的核酸检测工作。
4日一早,他们接到紧急命令,把移动P3检验车(移动P3实验室)开到武汉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火速组成,吴晨带队,驰援一线。
他们就驻扎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与金银潭医院一街之隔,近1500名确诊轻症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他们的工作事关患者诊治,也直接影响患者能否出院,人命关天,“必须稳定可靠”。
哪里有需要,移动P3实验室就可以开到哪里
吴晨的工作日记上有清晰的时间线:
4日首批人员到位;
5日移动P3实验室和第二组人员到位,方舱开始收治患者;
6日全体队员到位;
7日实验室建设完成;
8日完成预实验演练跑通;
9日实验室正式运行……
背后的故事争分夺秒。这辆P3车上次出战还是8年前,它是真正的高精尖设备,是移动的P3级实验室,由集装箱车改造而成,长12.09米、高2.9米、宽2.45米,车身白色。车内配备了各类先进功能仪器,包括生物安全柜、生物废弃物高压系统、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荧光定量PCR仪等,哪里有需要,移动P3车就可以开到哪里,完成检测任务。
即便对在一线工作13年的队长吴晨,这也是“从没遇到的严酷考验”:“来之前知道任务重,但也没想到这么重,完全超出预料。”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待检测病例存量太大,已有的医院检验科无法满足,移动P3车机动灵活、安全可靠,“我们是国家队,服从命令听指挥,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责任重大,最大瓶颈是提高通量
4日起,吴晨带领的25人检测队陆续到位,并肩战斗。队员最小的26岁,6名女生,他们中很多人参加过多次重大防疫工作,包括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的检测,专业素质高, 战斗力强。
移动P3车内空间不大,内部分为缓冲室、核心实验室、技术室三大部分。队员在缓冲室内穿好标准防护服,通过传递间,在淋浴间消毒清洗,最终进入核心实验室。车内最多装下3人,样本灭活、分装等高安全级别任务都必须在这里完成。
“一开始都非常勇敢、信心十足,但是随之而来的挫折让有些队员开始沮丧”,回想起来,吴晨能清楚感受到抗疫之初队员们心理的变化。有检测队员在日记里写着:害怕自己出错,害怕因为样本检测不出和样品遗漏而耽误这场战疫的进程。
2月8日凌晨2点,7日样本的预实验结果出炉,检测流程全部跑通,但是有效检测率只有50%,吴晨意识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任务被拆分、多日的疲劳和紧张等影响了这些骨干的技术水平。检测队立刻暂停工作,大家坐下来,把所有问题讲出来,不隐瞒不逃避。这样的方式起到了作用,第二天重复的小批量样本检测合格率就达到100%。17日,更好的消息传来,方舱医院第一批17名患者出院,振奋的情绪传染了检测队每个人。
直面病毒,打胜仗更要零感染
进入移动P3实验室, 队员需要坚持超过10小时高风险工作,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还从北京紧急调用了两台自动核酸提取仪支持检测队,做持久战准备。目前他们平均每天检测150例左右,队员轮班作业,基本保证每班10个小时完成一轮检测——明确的作息是个好迹象,起初的物资短缺和磨合已经过去,大家像齿轮环环紧扣,驱动移动P3车和病毒赛跑。
过去十几天,原创性的思维模式让这些“爱思考”的队员不时提出新想法,作为科研工作者,吴晨完全理解队员想要创新检测手段、提高诊治效率,但她的回应始终是“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按照SOP执行”。战时有战时的要求,“我们不是在做科学研究,是在完成任务,要保质保量完成检测工作。指挥部需要我们移动P3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彼此性命相托,吴晨却连很多队员的脸还没见过。从北京出发时,队员已经戴起口罩,到了武汉防护进一步升级,工作区里从头到脚藏进防护装备,她只能通过防护服上写的名字认人。
直面病毒,防护的重要性她反复强调,“慢下来,穿脱防护服一定要慢下来,别着急,穿的时候两个人相对检查,脱的时候从里面往外折。”队伍零感染,是包括P3检测队在内的所有援鄂医疗队的另一场硬战。出发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吴沛新给吴晨下了命令:高质量完成检测任务,你怎么把队员带去武汉,就怎么把他们带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 14:44 , Processed in 0.0360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