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0|回复: 0

[外语学院] 高级汉英笔译(Advance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高级汉英笔译(Advance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旨在对已经掌握了汉英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巧的学生做进一步训练,帮助他们从更高层次上了解、掌握翻译基本原理、主流翻译理论思潮、翻译的文化意识、常见文体翻译、翻译批评与赏析等,从而从学理上强化并发展学生的翻译技能。教学课程中注重从语言原理、翻译原理、理论取向等层面理性解析翻译过程中的原则与策略,在调动学生理性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培养能够从事翻译或研究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汉英翻译的基本原理,基于思维方式、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等的对比知识,主流翻译理论思潮,以及关于汉英翻译的文化意识等,旨在从理论层面上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良好的翻译技能,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翻译实践及翻译理论研究工作的业务水平与基本素质。同时,本课程通过深层次层面对翻译性质及基本原理的揭示,能够培养学生从事简单的汉英翻译批评与赏析,并了解、把握常见文体的特征及其翻译原则与技巧。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汉英翻译的性质及基本原理(4学时)
主要内容:翻译的概念,翻译的本质,翻译的作用;翻译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翻译研究的方法论;翻译的本体、客体与载体研究;翻译人员的基本素质。
学习要求:了解并把握汉英翻译的性质及基本原理,并能够依据这些翻译基本原理进行实际的语言分析与实践活动。
专题研究:翻译到底“译”的是什么?
第二章  汉英语言的对比与翻译(6学时)
主要内容:语言对比研究对于翻译实践的意义;英语语言的特点;汉语语言的特点;汉语与英语在语音、音位层面的对比;汉语与英语在词汇、词法、语义层面的对比;汉语与英语在句法层面的对比;汉语与英语在篇章层面的对比;汉语与英语在修辞层面的对比。
学习要求:掌握汉语与英语基于思维方式、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等层面的对比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对比规律从事汉英翻译实践。
专题研究:如何立足汉英语言的差异辩证地认识翻译实践?
第三章  主流翻译理论思潮(4学时)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与近期翻译理论;西方主流翻译理论;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主流的翻译理论思潮,积极立足这些理论思潮反思并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专题研究:如何辩证看待翻译理论思潮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第四章  汉英翻译的文化意识(4学时)
主要内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文化的层次与翻译;跨文化转换的策略。
学习要求:理解并把握文化与翻译的内在关系,学会立足文化视角分析并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并培养能动的文化意识。
专题研究:文化参数是翻译实践的终极观照吗?
第五章  汉英翻译批评与赏析(6学时)
主要内容:翻译批评的性质与功能;翻译批评的类型;翻译批评的常用模式。
学习要求:理解并把握翻译批评的基本知识,积极利用所传授的汉英翻译基本原理及理论思潮对译文的意义选择、处理技巧及效果反应等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
专题研究:如何动态观照“忠实”与“叛逆”的关系?
第六章  汉英常见文体翻译(8学时)
主要内容:文本的类型与特征;文本的类型与翻译;科技文体的翻译;法律文体的翻译;新闻文体的翻译;文学文体的翻译。
学习要求:了解常见文本的文体特征,立足文体角度把握常见文本的翻译原则与策略。
专题研究:如何基于意义角度反思文学文本的翻译特殊性?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翻译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学理知识展示与讨论,启迪学生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意识,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原则、技巧等内容的理解,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根据该课程内容结构,设置6次专题讨论研究课。教师务必事先对各专题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专题要求。在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翻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专题讨论介绍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学生除了认真听解并记录教师所授内容外,积极参与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专题阅读任务,整理自己的学习体验并撰写专题报告,同时不折不扣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汉英翻译实践练习。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研讨、自学、课后实践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的组合教学方法;除了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外,使用的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有: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BBS等形式)。
    课后作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专题阅读研究,在各内容模块讲授前后,要求学生针对各内容模块所涉及的专题进行理论著作阅读,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撰写专题报告,旨在加深学生对所涉及专题的理解与运用,拓宽学生的理论面;(2)实践作业,针对各内容模块布置一定的汉英翻译实践练习,要求学生依据所涉及的翻译理论知识进行真实的翻译活动,重点体会翻译理论知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课后作业量不少于25学时。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允许自带相关词典),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内容,重点考察学生对汉英翻译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进行汉英翻译批评与赏析的能力及实际从事汉英文体翻译的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刘宓庆著,《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阅读书目:
1. 吕瑞昌等(1983):《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 柯  平(1993):《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萧立明(2002):《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陈  伟(2007):《翻译与词典间性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的应用与实践,各章讲授时应该串联并夯实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促发学生对相关语言及文化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3 01:30 , Processed in 0.1583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