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8|回复: 0

[食品学院]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Chemistr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Chemistry)  学分:2  学时:36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食品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仪器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制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及农业资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讲授(包括实验部分)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性能、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位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及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基于光学、电学的各种分析技术以及现代分离技术,使学生掌握电化学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及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pH计、电化学工作站、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的结构与性能,通过实验能正确使用仪器。.掌握有关方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h)
一、现代仪器分析的任务、作用和特点
二、仪器分析的方法和分类
第二章  电位分析法                                     (6h)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
一、化学电池
二、参比电极
三、指示电极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原理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主要类型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主要性能参数(学生自学了解)
四、电位分析法的测试仪器(实验中讲解)
五、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直接电位法)
第三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1h)
第一节  光的性质
第二节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与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一、光谱的产生原理
二、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第四章  紫外-可见光谱法                             (6h)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吸收光谱
二、物质的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第二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第三节  紫外可见光谱仪
一、仪器的基本构造
第四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法
一、透光率与吸光度
二、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的基本定量定律)
三、定量分析
第五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4h)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
二、基态原子与待测元素含量的关系
三、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与变宽
四、原子吸收线的测量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
一、光源
二、原子化器
三、分光系统
四、检测系统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方法
一、标准曲线法
二、标准加入法
三、灵敏度和特征浓度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消除方法
一、光谱干扰及消除
二、物理干扰及消除
三、化学干扰及消除
第六章  色谱法导论                                  (6h)
第一节  色谱分析法及分类
第二节  色谱法基本原理
一、色谱过程
二、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
第三节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一、色谱图(色谱流出曲线)
二、色谱图中的基本术语
第四节  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塔板理论——柱效能(热力学理论)
二、速率理论(范氏方程式)——影响柱效能的因素(动力学理论)
三、分离度(R)(分辨率)
第五节  色谱定性与定量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
期末考试2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概况:
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学实验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
实验报告要求:数据处理科学准确,绘图规范。
主要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气相色谱仪。
实验指导书名称:《实验化学》上、下册;主编:刘约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
实验项目一览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实验教学重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理论课成绩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现代仪器分析》,刘约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现代仪器分析学习指导与问题解答》,刘约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3.《实验化学》上册,刘约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4.《实验化学》下册,刘约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是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等的后续课程,将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2 06:08 , Processed in 0.0321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