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7|回复: 0

[海洋学院] 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3: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保护生物学是以研究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在国外发展很快。地球上许多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正濒临灭绝,全球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威胁和破坏,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学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产生的。该学科主要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意义和途径,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课程对于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有很大帮助,并有助于为我国培养相关的科研与管理人才。
二、课程简介
    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保护生物学不仅研究物种和生境所面临的威胁,而且还包括采取的保护行动,因此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它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也是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定义、范畴和基本原理,熟谙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了解保护生物学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懂得如何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什么是保护生物学(What is conservation biology?) (3 学时)
主要内容:What is Conservation Biology?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Biology;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Conservation Biology in China
学习要求:了解保护生物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中国的保护生物学研究现状;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定义,结构与特征;
课堂考察:保护生物学的定义、结构与特征。
第二章:什么是生物多样性(What is biological diversity?) (7 学时)
主要内容:Species Diversity;Genetic Diversity;Ecosystem Diversity;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Values of biodiversity。
学习要求: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模式,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涵义;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掌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定义。
课堂考察: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第三章:物种灭绝的机制(Species Extinction and Mechanisms) (2 学时)
主要内容:Species and Speciation;Extinction of Species;Species Extinction Mechanisms;Island Species Extinction and Island Biogeography;Vulnerability to Extinction。
学习要求:理解物种形成的模式;掌握物种灭绝的定义;了解全球物种灭绝的现状;理解物种灭绝的机制;了解岛屿物种灭绝的现状;掌握物种对灭绝的脆弱性。
课堂考察:灭绝的定义、什么样的物种容易遭受灭绝?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Threats to Biodiversity) (8 学时)
主要内容:Increasing of population and overexploitation;Habitat destruction and Fragmentation;Habitat Degradation and Pollution;Global Climate Changes; Introductions;Biological Safety。
学习要求:理解物种过度开发现状;理解栖息地破坏定义与现状;了解目前最受威胁的栖息地类型;理解生境片段化的定义与后果;了解全球污染现状;掌握全球变化的定义与含义;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了解陆地水资源变化;掌握生物入侵的定义与含义;了解生物入侵的研究历史;了解中国的生物入侵问题;掌握外来入侵的生物学机制;理解如何控制生物入侵问题;了解生物安全问题。
课堂考察:全球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样的影响?
外来入侵的定义、含义与生物学机制有哪些?
第五章:小种群问题(Problems for Small Population) (2 学时)
主要内容:Loss of Genetic Variability;Statistics Variation;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Natural Disaster;Extinction Vortex。
学习要求:理解小种群的灭绝机制;理解小种群遗传多样性下降的原因;理解最小生存种群的定义与含义;理解决定有效种群大小的因素;了解遗传瓶颈与奠基者效应;理解环境变化与小种群的关系;理解统计变化与小种群的关系;理解灭绝旋涡的含义。
课堂考察:小种群存在哪些问题?
第六章:濒危种的种群生物学(Population Biology for Endangered Species)(2 学时)
主要内容:Natural History and Autecology;Population Monitoring;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PVA);Population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of Ecosystem;Metapopulation;Biological diversity data collection,management and analysis。
学习要求:了解自然史与个体生态学;理解如何进行种群监测;理解如何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了解如何对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理解集合种群的定义、类型与理论;了解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七章:物种保护策略(Species Conservation Strategies)(2 学时)
主要内容:Species Endanger Degree and Protection Preference;Ex Situ Conservation Strategies;Establish New Populations。
学习要求:理解确定物种受威胁的等级的指标、理解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掌握迁地与就地保护的定义;理解迁地保护的策略;理解新种群建立的定义与方法;举例说明我国的物种保护情况与迁地保护的案例。
课堂考察:什么是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有哪些策略?
第八章: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ervation)(2 学时)
主要内容:Definition of Natural Reservation;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Natural Reservation;Types of Natural Reservation;Layout of Natural Reservation;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ervation。
学习要求: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了解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了解中国的海洋保护区;了解中国的保护区的类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设计原则;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课堂考察: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哪些?
第九章:国际国内法律体系(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Actions and Laws)(1 学时)
主要内容: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Treaties;International Wildlife Laws;Chinese Environmental Treaties;Treaties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China。
学习要求:了解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了解国际性自然保护组织;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遗传多样性检测方法(Genetic Diversity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3 学时)
主要内容:DNA Preparation and PCR;Allozyme Analysis;Chinese Environmental Treaties;RAPD;AFLP;MtDNA Sequence Analysis;Microsatellite DNA Analysis。
学习要求:掌握分子标记的定义与分类;了解DNA提取与电泳检测方法;理解PCR扩增的原理与操作;理解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的发展、特点与区别;了解分子标记的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对保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同时,对重要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的课堂测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理论授课、课堂考察或讨论组成。
    本课程采用双语(英文、中文结合)教学方式,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多媒体课件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的方式)。
    本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论文撰写的方式,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小测验占20%、课堂发言占10%,态度和出勤占10%,期末论文占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本课程将主要采用李俊清,李景文,崔国发主编的《保护生物学》为教材,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出版;同时补充采用Richard Primack, 季维智主编的《保护生物学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出版)的内容。
阅读书目
1.《保护生物学》蒋志刚、马克平和韩兴国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2.Essenti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third edition).  Richard B. Primack,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2002。
3.Introduction to conservation genetics,  R. Frankham 2002。
4.《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4年出版。
5.《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陈灵芝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出版。
6.《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宋延龄、杨亲二、黄永青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方向选修课,在学习之前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8 20:12 , Processed in 0.0674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