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综合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公共经济活动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借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职能范围,公共部门职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现代《公共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经济学的内容。本课程旨在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分析、研究和规范政府行为和政府职能。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将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地方公共经济。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2学时)
主要内容:本章包含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要求: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定义和基本知识。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2学时)
主要内容: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政府的经济职能。
要求: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和政府的作用。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4学时)
主要内容: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外部效应及其纠正。
要求:了解公共物品的特征及外部效应的影响。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2学时)
主要内容:公共选择的基本理论、直接民主决策问题、间接民主决策问题。
要求:了解解决公共物品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制的实行。
第五章:国家预算 (2学时)
主要内容:预算的编制和功能、预算的理论流派、西方国家的预算实践、中国的国家预算。
要求:了解国家预算的形成及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六章: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4学时)
主要内容: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 经合组织国家公共支出分析、中国公共支出分析。
要求:了解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 (6学时)
主要内容:税收的基本理论、税收的转嫁和归宿、最优税制设计、主要税种简介、公债、有偿性公共收入的形式、其他公共收入。
要求:深入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和税收设计和来源。
第八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学时)
主要内容:收入分配的测量、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收入分配的手段、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中国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要求: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和手段以及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形式。
第九章: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 (2学时)
主要内容:财政与国民经济总需求、财政与国民经济总供给、财政赤字及其弥补、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调节、中国的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要求:了解财政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第十章:地方公共经济 (4学时)
主要内容:地方政府的职能、地方政府的收入 、地方政府的补助、发达国家的地方公共经济、中国的地方公共经济。
要求:了解地方财政的职能及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关系。
五、课程的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卷面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办法。其中,卷面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课堂讨论占30%,课堂出勤占10%。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案例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于4次;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10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习题、撰写读书报告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网络课堂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或课程论文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15%、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5%、考试或课程论文占70%。
六、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
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
参考资料:
1.Harvey S. Rosen: Public Finance, 6th e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2.R.A.Musgrave & P.B.Musgrave: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5th ed.,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1989.
3.鲍威尔/威迪逊(美):《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布朗/杰克逊(英):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陈共编著: 《财政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邓子基主编: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8.樊勇明编著:《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9.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郭庆旺/赵志耘著:《财政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1.郭庆旺/赵志耘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哈维•S•罗森(美): 《财政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胡庆康/杜莉主编:《现代公共财政学》 (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4.华民编著:《公共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5.蒋洪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16.刘宇飞著:《当代西方财政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7.马胜杰/夏杰长等著:《公共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社,2003。
18.萨拉•科诺里/阿里斯泰尔(英):《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9.唐朱昌主编:《新编公共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0.杨之刚:《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1.朱柏铭编著:《公共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经济类课程的分支课程,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公共经济学体系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