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7|回复: 0

[生命学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6: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水产动物医学系
曾任课教师:邱军强(讲师(高校))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以及微生物实验等三大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微生物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环境工程实践中去。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由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以及微生物实验三大部分组成。尤其在第一、二部分中反映了近年来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应用技术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以及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部分,通过实验,攻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感性认识,掌握各种基本的无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工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进行水处理等工作打基础。
三、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操作技能较强。通过实验前观看相关录象、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实验内容的基本原理,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简单染色观察、细菌的鉴别染色、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牢固建立无菌概念,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科学实验素质,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有关微生物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最后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进行讨论。
主要仪器设备:普通光学显微镜、灭菌锅、托盘天平、实验器皿(量筒、烧杯、漏斗、三角烧瓶、试管等)等。
实验指导书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苑宝玲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实验项目一览表

四、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课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对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和控制方法、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分布和基本的免疫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实验课要求学生牢固建立无菌概念,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科学实验素质,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有关微生物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
    为保证实验质量,实验课要求学生做到下列几点:1每次实验前必需充分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主要步骤和环节。2实验结果必须真实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根据接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进行讨论,实验完成后要写出实验报告。
五、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的形式。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前观看相关录相、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实验内容的基本原理,学会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
    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的组成:理论课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课记录每次学生实验的态度、出勤及实验报告成绩,最后综合评价。
    总评成绩:平时占30%(包括态度5%,出勤5%,作业10%,实验报告10%)、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周群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苑宝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5 20:15 , Processed in 0.0398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