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5|回复: 0

[生命学院] 环境监测A(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6: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环境监测A(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环境与生态系
曾任课教师:彭自然(讲师(高校))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为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和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能进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解决监测过程中的一般问题,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为环境化学、环境评价、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决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监测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环境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化学分析法等);水、大气、土壤、物理环境等环境要素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包括采样、前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对形态分析、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应急监测、遥感监测等监测技术作简要介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环境监测的定义、地位、目的、作用(了解);环境监测一般程序、分类、特点(理解);环境监测技术概述(理解);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理解);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监测机构和现状(了解)。
重点: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自学:环境标准
思考: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8学时)
主要内容:质量保证的概念、意义和内容(理解);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了解);监测实验室的用水、试剂、仪器、环境条件(理解);误差概念、数据处理与统计检验(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监测结果表述(掌握);实验室质量保证相关概念、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方法(掌握);分析方法分级与方法评价指标、标准分析方法和环境标准物质(理解)。
重点:质量保证的方法措施;监测方法的评价指标
难点:统计检验和方差分析
自学: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实验室管理及岗位责任制;模糊聚类分析;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环境监测管理;环境质量图。
思考:如何分析与减少实验误差。
作业:监测结果表述;监测结果显著性检验;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
第三章 水和废水监测 (18学时)
主要内容: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掌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理解);水样的预处理技术(掌握);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分析法、分子吸收光谱法(掌握);常见物理指标、金属、非金属无机物、有机综合指标的测定(掌握);底质监测(理解)。
重点:主要方法类别的基本原理;主要污染指标测定的实验原理与技术
难点: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自学:水质污染;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思考:实验方案设计
作业:标准加入法;碱度的计算;总氮的计算;BOD的计算。
第四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8学时)
主要内容: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掌握);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掌握);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颗粒物的测定(掌握);降水监测(了解);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掌握);标准气体的配制(理解)。
重点:空气和排气样品的采集;主要污染指标测定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难点:排气监测中的烟气流量和浓度
自学: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流动污染源监测。
思考:实验方案设计
作业:气体浓度换算;二氧化硫的计算;烟气流量的计算;标准气体的配制。
第五章 固体废物监测(2学时)
主要内容:危险废物及其有害特性(了解);固体废物的采集和制备(理解);有害特性监测方法(理解);生活垃圾监测(掌握)。
重点:生活垃圾监测
自学:固体废物污染;垃圾堆场蝇类孳生密度的测定;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六章 土壤质量监测 (2学时)
主要内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理解);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理解);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掌握);土壤污染物的测定(理解)
重点: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自学:土壤污染;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第七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学时)
主要内容:生物监测的定义和类型(理解);水环境、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理解);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了解);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理解)。
重点:污染生物监测
自学:生物测试法;细菌学检验法;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分布;生态监测。
第八章 噪声监测(2学时)
主要内容: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掌握);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理解);噪声测量仪器(理解);噪声监测(掌握)
重点:噪声评价指标
难点:噪声评价指标的计算
自学:噪声污染;噪声标准;机动车辆噪声监测方法;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振动及测量方法。
作业:等效连续声级;噪声统计声级;噪声剂量。
第九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2学时)
主要内容:放射性(了解);放射性污染(了解);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掌握);放射性监测(理解)。
重点:放射性检测仪器
自学: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2学时)
主要内容:空气、水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理解);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了解);遥感监测技术(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了解)。
重点:自动监测仪器工作原理
自学:简易监测方法;污染事故的处置方法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和技术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5学时,作业应及时批改和讲评。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1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必须考试。
    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听讲,紧跟思路,课后复习,积极提问,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要求“了解”的内容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要求“理解”的内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四个单元,第一、二章为第一单元,第三章为第二单元,第四章为第三单元,第五至十章为第四单元。每个单元由理论授课、自学、作业、单元考核构成。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课件及网上课堂。在第二单元播放《河流断面监测实验》,第三单元播放《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锅炉烟道气烟尘监测》,第四单元播放《金鱼毒性实验》、《自动监测站》。
实行过程式教学,前三单元教学完成后进行单元测验,期末进行终考,以督促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学习任务。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总评成绩:学习态度和出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 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3版;
2. 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何燧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3.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孙宗光、边归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委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4版;
5.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G. Bruce Wiersma,CRC Press,200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环境科学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化学
            后续课程为: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评价
            相关课程为: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侧重于现代分析仪器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生物监测(侧重于生物监测方法原理、技术与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5 19:28 , Processed in 0.0539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