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9|回复: 0

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3: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1023456 于 2013-2-24 13:08 编辑

四、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在上一篇中我讲到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常常以“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为理由干涉子女、兄弟姐妹、情侣爱人、亲朋好友等人的决定,甚至以此替别人做选择。有的人会说,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对。也有的人说这是因为爱的缘故。但是我会去怀疑:真是这样吗?这么做真是为了对方好吗?

我个人认为,这种以“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而替他人做选择的行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母亲曹七巧为了不让自己最爱的儿子长白出去玩女人或者做别的她不喜欢的事情,她教儿子抽鸦片,这样儿子就能留在她的身边了。如果你指责她的行为,说她控制儿子,或者以这样的方式绑架儿子,是一种隐性的暴力,我想她一定会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是多么爱儿子,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但是这分明就是一种控制。

在孩子升学、择业和婚恋等关键事情上,有一些父母放任自流,静观其变,只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会挺身而出帮孩子的忙。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父母对成年后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和期待,与孩子的关系反而更顺畅。他们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样选,而是会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最后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有个朋友就买房的事情去征询他父亲的意见,买在哪里,花多少钱,装修的费用又是多少等问题,他父亲却只讲了自己和自己的一些朋友在买房和装修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给出的建议是让他自己多去房市跑跑,并强调:我的意见只供参考,房子是你自己住,你自己做决定吧。

上述的父亲在中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国大多数父母会在孩子升学、择业和婚恋等关键事情上干涉孩子,他们会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你的人生经验不足”“我是过来人,更了解是怎么一回事”。固然他们的人生经验更丰富,但是这些经验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是否在当前有用还值得好好思考。这种喜欢干涉子女选择的原因我在上一篇文中有提到:人性中的自恋。每个人都是自恋的,都有自己是最正确是最聪明的自恋幻觉,有将他人纳入自己生活圈和价值体系的内心欲望,也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的欲欲。直接简单点说,就是控制欲,只是有的人控制欲强一些,有的人控制欲弱一些。有的父母干涉子女的选择就是内心强烈的控制欲在作祟。他们害怕孩子脱离自己预先设定的轨道,担心孩子走上一条独立自主之路,恐惧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我意志的人,然后离开他们,这样他们就再也没法控制孩子了。

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求学或者工作的地方离自己很近,坚决不允许孩子跨省甚至跨县市求学和择业,说是为了就近照顾孩子的生活,也为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帮助孩子的职业发展,实际上他们是害怕失控的感觉,害怕孩子离开自己。这种情况与其说是中国子女依赖父母,还不如说是中国的父母强迫孩子依赖自己,离不开自己,或者说中国的父母更依赖孩子,需要孩子的陪伴更甚于为了孩子的快乐与发展。这一真相恐怕是连父母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帕萃丝·埃文斯的《不要控制我》一书中有个经典的例子:
妈妈带女儿去买冰激凌。
妈妈问:想吃什么的?
女儿:香草的。
妈妈:有巧克力的。
女儿:我要香草的。
妈妈:巧克力的更好吃。
女儿:我就要香草的。
妈妈:你以前不是爱吃巧克力的吗?
女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妈妈:你这女儿怎么这么怪呢?

这个对话相当有意思,多少有点荒谬的意味,妈妈一再否定女儿的选择,觉得自己才知道女儿喜欢吃什么,女儿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一旦女儿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意识,自主选择,妈妈就觉得她怪。很明显这位妈妈想通过否定女儿的感觉控制女儿的选择,想女儿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替他人做选择这一行为除了控制动机的驱使,还有什么其他的动机?或者说是怎样的原因促使我们会去替他人做选择?

五、“你需要什么?”

讲一个最近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小事。

前段时间男友过生日,我一个劲地问他要不要买蛋糕?是买草莓蛋糕还是巧克力蛋糕?还问他,我们要不要找个温馨浪漫,高档一点的餐厅庆祝一下。可是他既不想吃蛋糕,也不想去什么高档餐厅,只想让我在家烧几个家常菜,跟我在一起吃一顿家常饭以示庆祝就好了。可是,在我的心中,那个“过生日,吃蛋糕,上餐厅”的念头总是放不下,既像一个施了魔咒的执念,也像一个孙悟空的紧箍咒,明明想忽视它,却时不时地感觉到被其紧紧捆绑。

从这件小事出发,我开始想很多,试图理清这执念的来源。

我出生在农村,家境清贫,从小到大我过生日都没有吃过蛋糕,不要说吃蛋糕了,就是像样的生日晚餐也没有呢。我的生日与其他无数个普通日子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过生日时“吃蛋糕,上餐厅”一直是埋在我心底的愿望。记得高考结束后的那个生日,为了和闺蜜们在一起,我没有回家。我们坐在县城的滨江路旁,看着流淌的河水,诉说着淡淡的青春心事,闺蜜们为我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以示庆祝,其实那个蛋糕并不好吃,可是当时我是既感动又高兴。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心里都想着要是我有孩子了,每年他/她过生日的时候一定会给他/她买好吃的蛋糕,平常也要经常带着他/她上糕点店。随着年龄渐长,这些心愿不存在了,甚至我都淡忘了这些事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出来。比如自己辛苦工作了一个月,或者完成了一个学习目标时,我就会去蛋糕店买块蛋糕好好犒赏自己一番。比如当有人帮了我的一个大忙时,我也会买一个蛋糕送给他,表示感谢。再比如当公司发了巧克力、糖果之类的吃食时,我通常都会留着,放在随身携带的包包里,等遇到朋友的时候拿出来与他们分享,或者分给坐地铁时恰巧坐在我旁边的陌生小朋友(我好几回在地铁里分糖果给陌生小朋友,他们常常笑着接受,我为此会高兴万分,但是也有被拒绝的时候,这时我还挺尴尬的)。



刚好在看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书中讲了一个心理医生常为单位同事九岁的儿子买糕点的事情,和我的故事很类似。心理医生的蛋糕究竟为谁而买?“我突然问我自己,那个小家伙喜欢吃咖啡店的这个糕点吗?答案是,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糕点的口味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它其实是为我‘内在的小孩’而买。”这本书讲得全是婚姻和家庭中的故事,基本上都可以用“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之间的关系模式去解释。“孩子6岁前的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形象,会被孩子内化为‘内在的父母’,而孩子自己的形象,则会被内化为‘内在的小孩’。”他还说:所谓的人格,就是这两者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也决定了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因为,我们会将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

看到这样的解释,我忽然理解了自己以前喜欢送糖果,送蛋糕的行为,也明白我想替男友选择“过生日,吃蛋糕,上餐厅”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满足他的需要,不是真的为了他的生日快乐,而是为了满足我自己“内在的小孩”的需要。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看似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为了别人好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付出和选择,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内在的小孩”或者“内在的父母”亦或者其他别的什么需要。

父母为子女殚尽竭虑,做各种选择和付出,择业、买房、找对象……劳心劳力,不辞辛苦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我是多么爱你啊”“我是多么有能力的父母啊”“你是多需要我,离不开我啊”的感觉?是不是为了“看,我这么为你付出,我老了你一定要赡养我,照顾我,孝顺我”的隐含目的?

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为爱人做这做那(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需要),小到洗袜做饭,大到找工作筹钱创业等,是不是为了让自己沉浸在“你看,我是多好的一个女朋友啊”“我是多爱你啊”这样的爱的感觉中?是不是为了满足“你是多需要我,离不开我”,“我为了付出这么多,你难道还敢背叛我”之类自我催眠的安全感?

还有那些为好朋友做各种人生的决定,比如恋爱对象的选择,工作行业的选择,或者帮助他/她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人,是不是为了满足“我就是比你更牛逼”“我是多么正确”的心理需求?是不是为了陶醉在“我是多么热情,多好的一个朋友”的感觉中?就像我自己,回答豆友的求助豆邮,老实讲,一方面是真心想帮助别人解决烦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自己那种“我写的文字还是有些价值有些影响力”的心理需求。

我们到底有没有看到对方真实的存在?我们是更在乎对方真实的需要,还是更在乎自己的付出,更陶醉于自己的热情与能力?这些问题似乎不容易给出明确答案,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懂自己的心。

我老爸给我讲了一个他朋友送礼物的故事。我们姑且叫他农民伯伯。农民伯伯年轻时候结识了一个来乡下插队的上海知青,两个人后来成了好朋友。上海知青返城后邀请农民伯伯去上海游玩,农民伯伯带上了他认为最好,朋友也会最喜欢的礼物——笋干,而且是由嫩嫩的笋尾巴晒制而成的笋干。没想到上海知青收到礼物后却认为自己的好朋友不够意思。“又老又硬的笋头才是好东西啊,我才最爱吃。你怎么这么小气,只送我嫩嫩的没有嚼劲的笋尾巴?”

为男友过生日和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人与人相处,无论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一般的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的错位与偏差。这种错位与偏差有的是信息分享不对称造成的,有的是知识体系不同造成的,有的是心智模式不同造成的,还有的是信仰、习俗、价值观等不同造成的。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自己固有的观念、价值体系等,以自己的需要去揣测别人的需要,所谓的为了别人好的选择也只是自己心中的执念,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已。如果我们是真心实意为了对方好,想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那就要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最好去问一问:“你需要什么?”

回到我为男友过生日的那个故事上来。当我明白自己“过生日,吃蛋糕,上餐厅”的执念从何而来时,也就放下这一念头,并且懂得尊重男友的想法,满足他的需要。最后,我们一起牵着手去菜市场买了菜,然后在家吃了一顿可口的生日晚餐,开心地庆祝了一番。

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一)
http://www.08nm.com/thread-23004-1-1.html

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二)
http://www.08nm.com/thread-23005-1-1.html

来源:http://www.douban.com/people/meiyang/not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20 12:42 , Processed in 0.0337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