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6|回复: 0

“飞羽”文学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6: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友直勾勾地盯着我:“啥?还有个飞羽文学社?”
  我也是一脸无奈,继而又是一阵的悲哀。怎么,在北镇这块地方,搞文学创作的人竟然不知道“飞羽”文学社,这,是谁的责任!可不管咋说,我是难辞其咎的。在北镇,乃至全国,从飞羽飞出了多少人才:王莹、徐家林、李艳英……现在,他们不仅作品频频获奖,而且在各自的天地里也大都小有名气、举足轻重。
  不行,我忽地觉得,我下手晚了,我这个“飞羽”的创办人有愧于飞羽社友、有愧于北镇文坛,我该坐卧不宁、心如刀绞了!一时间,我热血沸腾、激情高涨,刷的啁了一大口酒,随手铺开了纸。文友笑了:这又何苦,回去好好想想,慢慢回忆吧!
  一
  说来也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北镇汪家坟农民成立“飞羽”文学社的事,就白纸黑字地刊登在1984年8月7日《辽宁日报》上:“北镇县汪家坟乡张宝富等9名青年自愿结合,办起了‘飞羽’文学社;他们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17岁……”,8月11日《锦州日报》也做了报道。接着《锦州群众文化》又以《起飞了,稚嫩的羽毛——‘飞羽’文学社漫记》刊登了北镇县文化馆岳鸿臣老师的新闻特写。
  其实谁也不知道,产生办个文学社这个想法,那是我的一次偶然。在1984年7月4日的日记中,我曾这样记述:“下午铲地时,忽然想起办个文学社,办个小报,以促进全乡文学创作趋向繁荣。真是狂妄以及!”
  有了想法,我的这颗心就不安分了。那些日子,我除了上班、写作,完成乡里交办的事外,满脑子都在想着办文学社的事。骑上自行车,去联系文友,咋联系?谁能挑大梁?谁是能胜任文学社的担当?一大堆问题摆在眼前,这是事实。其实,在我的周围,聚集着一大群农民文学青年。在我跟他们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他们渴望着知识、渴望着交流、渴望着抱团在文学的死胡同里打拼,我思考着、忙碌着、奔波着。在7月16日的日记里我这样写道:“文学社,我筹备要建了。我当努力去做,尽快办好!”
  这里附上1984年《锦州日报通讯》(锦州日报创刊三十周年专辑)上刊登的《他有股钻劲》,算是让人们对当时的我有一个了解吧——
  
  人们都说,“小程搞新闻报道有股钻劲。”这话基本上概括了他的特点。计算了一下,程占全搞新闻报道的两年中,共在上级新闻单位发表了一百五十多篇稿,去年还被《锦州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一九八二年七月,程占全经过考试被乡党委录用为通讯报道员。他刚上任时,一连写了十多篇稿,都如石沉大海,可是小程这个年轻人很有恒心,一点没灰心,不气馁,认真地从自身找原因,虚心向老通讯员学习。记得有一阶段,他一连十几天没回家,妈妈惦记儿子,打发他妹妹到乡政府去看望。原来,小程跟随老通讯员李清涛下乡采写新闻、组织稿件去了,他们共采写了十几篇稿,被新闻单位采用五篇,从此小程在新闻写作方面入了门。后来的五个月里,他就在《锦州日报》上发表了九篇稿。
  程占全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他认真地学习了新闻写作和文学的基本知识,在写法上下了不少功夫,写出了一些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文字流畅的小稿。如《梨果飘香诗满怀》、《农家花香》等,都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那是7月19日的一个晚上,我约出了就住在乡政府不远的汪玉峰。这个汪玉峰是我高中时的同学,颇有才气。个头不算高,说起话来慢声拉语、慢条斯理。汪玉峰问我——你到底为了啥?我说,就是想多培养几个文学爱好者,让大伙儿多出成绩,能够成长!这么跟他跟他一说,汪玉峰忽地站起,兴趣盎然、激情澎湃、喜形于色,连连说:行!干!
  关于这个汪玉峰,就让我们读一读我在1983年12月5日《锦州日报》上发表的《刻苦自学的汪玉峰》吧——
  
  汪玉峰是北镇县汪家坟乡汪家坟村的青年社员。几年来,他坚持自学语言文学,取得一定成绩。
  汪玉峰的父亲双腿残废,行动艰难,妹妹们又都小,他是大头顶,和妈妈一起侍弄责任田,支撑着五口之家。但他自一九八零年高中毕业后,没有因家庭负担重而放弃学习,劳动之余,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大学语言文学课程,孜孜不倦地阅读文学名著。家乡的一切,激发起他搞创作写小说的热情!村里有人议论说:“一个庄稼人,学那玩意有啥用?”还有个别人讽刺挖苦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风言风语没有动摇汪玉峰的信念,讽刺挖苦没有使他灰心丧气;爸爸妈妈的关怀支持,使他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不论盛夏还是严冬,他坚持在田间地头、家里屋外啃他的书本。他是乡文化站的常客。三年来,他先后阅读了中外文学名著二十余部,写下了十几篇小说,并且正在系统地自修大学语言文学课程。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他今年仍拿出二十余元钱订阅刊物。有人问他,这样学习是为了啥?汪玉峰微笑着说:“富兰克林的话正适用于我,读书学习‘是我唯一的娱乐’!”
  
  这个汪玉峰后来成了文学社的副社长。说实在的,就我们两个能办文学社,真是天大的笑话。我思忖着,想到了中学时的同桌张宝富,那个被数学老师揶揄为“大文豪”的张宝富。那日,我下班顺路去了他家。我开诚布公地和张宝富谈了成立文学社的想法,交代了我和汪玉峰的筹划,我们二人竟不谋而合了。
  张宝富何许人也?请看我发表在1983年10月22日《锦州日报》上的《梨果飘香诗满怀》——
  
  山乡秋夜,月光皎洁。北镇县汪家坟乡屈屯村西北山沟的一片果园,散发着梨果醉人的馨香。果园里,传来一个粗犷憨厚的声音:“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
  诵诗的人叫张宝富,今年二十四岁。他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爱诗,毕业回乡务农后,仍孜孜不倦地阅读文学名著,参加创作函授,写诗寄情……家乡的山水、庄稼、树木都曾使他激情满怀,诗兴大发;父老的音容笑貌、朴实的品质、劳动的欢欣,更使他不能忘怀。
  前年,他和家人商量,承包了集体的一片果园,劳动的辛苦与丰收的喜悦,使他的诗思想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深刻。他的《一秋了却十年愁》、《这才是秋的故乡》等几首诗作,在县里的业余作者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秋了却十年愁》获得县文艺创作三等奖。结婚后,张宝富也没有搁下笔。今年的果园又获得了丰收,卖果三万斤,全家人均收入可达千元,张宝富高兴地对人说:“生活富裕了,我更要写诗,让我的诗也获得丰收,用诗来抒发我的感情!”正是:根植沃壤木葳蕤,梨果飘香诗满怀!
  
  二
  几名农村小青年办文学社,谈何容易!我和张宝富、汪玉峰一连多少天抽空聚在一起,漫无边际地研究着、探讨着、争论着、琢磨着——章程怎样制定、机构怎样设置、文学青年怎样召集……嗨,我们这几个农村小青年没经验、没先例、没领道儿的,蒙头蒙脑,大着胆子闯开了!我找到了当时汪家坟13个村的团支部书记,让他们搞好宣传,从他们当中发展了康伟、张宝成、李海龙等几名文学骨干。就这样,筹备、酝酿文学社的事,在汪家坟这个出过河南道台的地方悄悄地、默默地,然而是紧锣密鼓、敢为天下先地鼓捣起来了!
  1984年7月28日,一个破天荒的壮举在汪家坟乡政府的一个不大的小屋里实现了。我们这9个来自本乡的青年,心潮澎湃、激情豪迈、热血沸腾!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全身心投入探讨着文学社的建立、运作和发展。还时不时地憧憬着文学社的未来、那个躁动希望的明天!
  文学社成立了,就得要出版社刊,给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文学社叫什么名字?刊物起个什么名字?有人说叫“小荷”,小荷才露尖尖角吗!有人说叫“流火”,我们不就是天上的流星吗!张桂云,一个个头不高,文静、朴实的姑娘,就坐在一个角落里,喃喃地说——“那,叫‘飞羽’,行吗?”是呀,我们不就像一片片小小的羽毛吗。对,行!中!大伙开心地笑了,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就叫“飞羽”吧!随后,我们选张宝富为文学社社长,我是理事,就是管文学社的四。大伙儿确定要出版油印本社刊,还选出了小说、散文、诗歌的责任编辑。“飞羽”有模有样地就要起飞了!
  实际我这个理事负责着整个文学社活动的召集,刊物的编印,纸张油墨的张罗。嗨!当时的我,真有一种成就感哪!我在7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文学社终于成立了,我心里痛快,7月4日的想法终于实现了。《踏莎行》:燕雀安知,九位才子,鸿鹄之志欲断天。相觑萦萦心相通,甘愿苦登文笔山。东奔西忙、张张罗罗,换取今朝众畅言。与彼与汝终朝夕,功名不就又何怨!”
  文学社的建立,出版刊物是一个象征、是一个标志。文学社一成立,我就和张宝富、汪玉峰组织稿件、筛选稿件、规整稿件。我们这些文学青年,都是农民出身,家里都有承包地,那没有功夫的劲儿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我们谁也没有编印刊物的经验,纯粹都是硬造铁锹。可当时的我们有一股劲儿,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劲儿。忙完了一天,日头落山的时候,我在乡里办公室一边看着稿件,一边等着我们文学社的朋友。星星上来了,张宝富赶到了,康伟骑着自行车,从8里之外的梁屯赶到了,汪玉峰安排好家务赶到了……编辑的编辑,刻钢板的刻钢板,印刷的印刷,一连好几天,我们这几个人整得筋疲力尽,人人像个小鬼儿似的,可不管咋样,我们自己油印的刊物《飞羽》试刊号“带着泥土的芳香,伴着田野的韵律,操着淳朴的乡音,充满生机地……起飞了。”这本十六开二十页的油印本,选登了我们自己的习作十七件。
  由此,飞羽文学社震撼了全国农民、启迪了全国农民、证实了农民的实力,展示了农民的风采。毫不夸张的说,自从有了“飞羽”,就是从那一年,农村、农民的文学社兴起了一股清新、强劲的风!
  
  三
  《辽宁日报》、《锦州日报》相继刊登“飞羽”文学社成立的消息后,在锦州、在辽宁、以至于在全国都激起了一串串涟漪。工人、学生、解放军,当然,最多的是青年农民文学爱好者,他们纷纷来信、来电话,或者干脆就前来登门拜访。我们这些农村小青年始料未及,也就真的措手不及了。要知道,当时最忙的,就是我这个刊物主编啦!作为文学社里唯一在乡里做临时工的成员,写回信、接电话、答对来访者这些事,自然就落在我的头上。真可谓忙得不亦乐乎、脚打后脑勺啊!
  “飞羽”文学社成立了,他的价值、他的存在、他的魅力是北镇县文化馆在正安举办文学写作培训班上凸显的。我一到正安文化站,就被前来参加培训班的文友团团包围了——详详细细地问着文学社成立的经过、文学社的现状、文学社的组成,还有不少文学青年要求马上就加入文学社。那情形、那场面、那气氛,真的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应接不暇了,继而心里又是洋洋自得,感到身上担子分外的沉重。
  在这次培训班上,我认识了辽宁农民报的文学编辑贾恩河老师。贾老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他与我交谈时,不时地扶扶眼镜,眼里饱含深情和希望,勉励我们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一老朴实,把文学社办好。其实又何止是贾恩河老师,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陈贵义老师寄来学习材料,对办好文学社给予多次指导,还决定在他们的文学期刊上给“飞羽”文学社出版专页。锦州市文联王阁安老师、王光老师,都给予飞羽莫大的关怀、关心、呵护,1985年,锦州市文联连续两期发表了我的散文《地瓜》、《枣园》,《锦州日报》在“北镇文学社专页”上发表了我的散文《大山蜻》。当时的县文化局局长赵清君给了我们热情支持鼓励,多次到文学社考察了解情况,并提出文学社应该划归文化站管理,从此文学社有了自己的家。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刘国善对《飞羽》文学社的产生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他表示:这是北镇文学创作的希望,他指示创作组:一定要扶植好“飞羽”文学社,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无论是刘克刚老师,还是刘文海老师、张文柏老师,他们都寄予“飞羽”热切的厚望,并给予具体的指导。这,给了“飞羽”无穷的动力!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北镇县文化馆岳洪臣老师。当他得知我们成立文学社的消息,第三天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距县城十余里的汪家坟,和我们座谈,帮我们审阅稿件,和我们一起设计版面,从封面到装帧,岳老师都是那样的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在文学社发展的每一天、“飞羽”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岳老师的深情、凝结着岳老师的心血。
  我们这些文学青年,抱着的是一片激情和热情。然而,文学社活动起来,谈何容易。到哪里去开会,谁出钱买蜡纸、油墨,稿件谁来审阅编辑,大伙儿居住分散且每天都不一定干啥,活动咋搞……难处可想而知。好在我们有一个办社的宗旨,那就是:不图名不图利,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康伟干完活后,就前来帮着刻钢板;张宝富料理好果园,前来审阅稿件;屈宝芳当时才16岁,白天到文学青年那里搜集稿件……汪玉峰离乡里最近,忙里抽闲就到乡里找我,从刻字、编稿到油印,可以说干个遍!我,自然唱了主角。装帧、设计、封面、版式……反正边干边学吧,好在我从小就要画画的基础,这无疑奠定了文学社办下去的基础。
  在1984年8月30日的日记里,我这样记到:今天文学社的活动没搞起来。《夜半乐》投笔从文相识,几封长信,心心紧相连。志同道合时,如入福天。稿件往来、评头品足、内心多畅然。情谊绵绵。这一日,相约又相见。聚首时、语万千,来来往往,情近一年。一封信,吹落心花瓣。洒多少泪、搭多少言,只恨你我无缘,岂止这般。大误会,相逢在那天。重又相见,凄凄黑夜、话语万千。互吐真情怎不恨晚?你当应,拭泪振气抛婵娟。我心中,阵阵似麻乱。两情长长乐无边!可见当时办飞羽的一斑!
  成立了文学社后,我去文化站任职,我能直接负责管理文学社了。这真是天赐良机,文学社也如虎添翼。从这时起,这个农民文学社便与文化站联合,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四
  1988年,26岁的我开始了创办《北镇报》的历程。但是,我仍然情牵“飞羽”、梦绕“飞羽”、为“飞羽”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从报社回来,任乡政府办公室主任,一直到担任乡广播电视站站长,我也始终关心呵护“飞羽”,10多年里,从未间断。
  在飞羽文学社存续期间,油印《飞羽》期刊60多期,刊登本社社员及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创作的各种体裁的稿件1000多篇,被国家、省市县各类报刊选登近百篇,并有多篇作品获奖。岳洪臣老师曾写到:“闾山脚下又生新卉,‘飞羽’为闾山增俏容。涓涓小溪汇江海,可望神州万紫红倍增。八十年代新农村是‘飞羽’的母体,振兴、改革的热浪胜甘霖,把文学新苗滋润……‘飞羽’冲向八十年代的蓝天,奋飞在欣欣向荣的神州……”想起这些,我骄傲、我自豪、我得意。要知道,自从有了飞羽,北镇才相继有了正安的“香草”、常兴店的“青岩”两个文学社呀!而这两个文学社,都是文化站办的。你能不从中有所感悟吗!
  从“飞羽”文学社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青年,这里就有号称是我徒弟的徐家林、王莹和芳芳,他们现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担纲挑大梁。
  43岁的徐家林,高中毕业后,在乡广播站工作一段时间。这前后,他是“飞羽“的骨干社员。现在的徐加林从事果木繁育、经销。徐加林先后3次参加全国农民读书有奖征文活动并获奖,2007年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咱村的青年街》曾在央视10套《子午书简》栏目播出。他种葫芦的事迹曾两度在辽宁电视台的《黑土地》栏目播出。关于徐家林,请朋友们读一下我在1992年12月8日发表在《北镇报》上的文章《无怨无悔的你》——
  
  见到你的时候,你惊惶地睁大眼睛问道:“啥作品,那可叫啥作品呀!”不管你咋搪塞,你的《起猪圈》毕竟获得了《农民日报》举办的千字小说竞赛佳作奖了。
  你呀,总说你自个儿不咋会写。你今年才二十四岁,可是你在一九八八年高中毕业前就爱好文学了。那时花钱再紧,你的爸爸、妈妈也支持你参加“全国中学生写作研讨班”、《鸭绿江》、《启明》等函授学习。高中毕业后,你孜孜以求,不停练笔。农村生活、家乡父老音容笑貌充满了生动故事、诗情画意。于是,炎炎夏日,你坐在灯下任蚊虫叮咬,不懈地写;天寒地冻,你收拾出东屋,放一张桌子,辛勤笔耕;就是你在学校代课的日子里,仍起早爬半夜,不忘用笔抒发感情,记述心中的感受……
  终于,你创作的故事《糕点风波》在《个体劳动者报》上发表了。你写的东西来自生活,且大多有生活原型。你说:我不会坐在屋里硬编,自个儿都不满意还咋拿出去!
  小说、散文……你样样试着写,写的又都有灵气,有韵味。你面对生活,不倦地思索,孜孜以求。你到乡里工作,更鼓起了你写作的信心;到汪家坟乡硅砂厂当会计,既管账、又跑外,就是这样你仍不停地写。
  听说我要采访、写文章,你急了,一反平日的稳重——别瞎扯了,写我啥呀?!等我出书后再写吧!
  原来你还是这么“野心勃勃”呀——徐加林。
  
  2011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又发表了他的文章《“俩方块”是咱农家的宝》,《“树苗儿”秘笈》还在“共享花开”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成果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好一个徐家林!
  这里还要说说李艳英。李艳英现住在正安镇,参加“飞羽”文学社时在汪家坟乡台子屯小学当幼儿教师。这几年,李艳英一边打工、一边侍弄承包田、一边搞文学创作,成果颇丰。她先后在《辽宁青年》上发表散文《人间真情》、诗歌《我的自白》;在辽宁《妇女》杂志上发表通讯《好媳妇》。近二年就在《辽宁经济报》、《辽宁农民报》、《锦州日报》、《阜新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0多篇。散文《老黑山》在锦州“亿隆国际杯”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中获奖,《共享花开、馨香满园》在“共享花开”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成果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今年今年49岁李艳英,仍笔耕不辍、活力四射,大有大器晚成之势!我们期待着。
  我得意门生王莹19075年出生,现在是北镇市文联作家协会会员,《闾山大观》编委,1987年在汪家坟乡中学读书时,就成为了“飞羽”文学社社员。爱好文学的王莹,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自考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这给她的文学创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管是在广宁乡政府、北镇市妇联工作,还是现在就职于北镇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创作成了她生活的乐趣。这些年,她有多篇作品在省报、市报刊上发表。2009年,散文《我的父亲》荣获建国60周年《闾山》创刊十周年优秀作品佳作奖;2011年,作品被选入《红诗锦州》诗集;2012年,王莹撰写的人物专访《布艺拼就幸福路桑榆非晚霞满天》获得“美在北镇福惠我心”原创征文活动一等奖。
  如今,已物是人非。飞羽不在了,文学社不在了,那帮有志青年的文学情结呢?文学梦呢?不懈的追求呢?而我,已不再有那些文学家之类的幻想了。现实一点、实际一点,真诚一些、实在一些,把握自己、认识自己,活着该是多么美妙啊,事业是都随心所愿的吗。2006年我到北镇广播电视台负责电台工作后,似乎文学的潜质再一次迸发。所思、所悟、所感,总让我有一种创作的冲动。仅2009年到2011年,我就在《锦州日报》等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近百篇。发表在《人民网》上的《泪水里的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散文《主持人的诉说》在“万力叉车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奖征文中获奖、诗歌《飞腾龙栖湾》在锦州龙栖湾海港杯诗词楹联大赛上获奖,散文《花魂》在锦州市“党在我心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有奖征文大赛中获奖,诗歌《灯笼》在庆祝建党90周年锦州“亿隆国际杯”征文中获奖……不用列举了。《锦州红诗三百首》中,我的诗歌入选7篇。2012年,我还当选为锦州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这,也许是当年办“飞羽”的收获吧!
  “飞羽”的经历,让我成长、让我成熟、让我有了更深的思想、更深的思维、更深的思考。我时时在想:那时的我们对文学的追求,是梦,抑或就是梦想。现在我真的明白了,无论如何做事、做人都是要脚踏实地的。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哗众取宠,终究被唾弃、抛弃,让人不齿。人是不需要梦的,梦,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主体被动的体验,除非发神经的人才把梦想当成理想。文学梦,也就只能是睡觉的事了。呜呼,飞羽!壮哉,飞羽!我,已湮灭了“飞羽”文学梦了,继而,似乎又获得了重生!
  
  辽宁北镇市广播电视台程占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3 10:48 , Processed in 0.0525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