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9|回复: 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3: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伴着地球,伴着人类,度过了千万年的时光,见证了地球的变迁,观察着人类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月的解释是:月,即月球,地球的卫星,表面凹凸不平,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引力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通称月亮。就个人看来,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是冰冷的,一大串科学术语的堆叠,形成的只是对月亮的机械观察与解剖,这样的文字给我的感觉与明月给人的清冷之感无异。因此,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引用上述解释来描写月或月色。古人亦是如此,月之于古人,不只是一个星体,更是一种感情寄托。于是,在许多文人骚客的笔下,月就具了感情,其文化内涵也丰富了许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眼中的月,是酒友,更是思念的载体;“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埋怨这月太不近人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后主深深怀恋着被明亮凄冷的月光所映照的旧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凝结于李白眼前,使他的思绪停滞、倒流,回到故园。
月,被人们记挂,更令人向往。千百年来,人类对于月总是怀着不灭的探索热情。古时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那是人类对月的初级幻想,是对月宫自由的向往;今时又有“嫦娥奔月”,这是人类的全新探索,今时的月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座里程碑。我仰望明月,心想那正身处“天宫”的宇航员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去看看真正的月亮吧。
月,在空中悬了千年,得了唐宋文人的青睐,集了古时今日人们的喜怒哀乐,载了人类对更广阔宇宙的探索热情。月,依然高挂,依然光辉。三五之夜,人们依然会抬头赏月。只不过,如今人们的眼中不只含了一个月亮,更包含了一个宇宙。中秋之时,明月仍在,浑圆的月是团圆的象征,然而,今时今日的人们,虽相隔两地,又有几人能像古人那样对月感怀,畅抒胸臆?怕是不多了吧。或许,在现代人的眼中,月又还原成了那一颗冷冰冰的卫星,没有生命,只是无垠宇宙中的一个斑点。既是斑点,何必寄情!





牧野
QQ:15543593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21 01:00 , Processed in 0.0339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