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2)

自动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标志。自动控制理论(2)从时域的角度揭示反馈原理是如何在各式各样的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发挥核心的作用。

播放:29184次,课程ID:4230525

自动控制理论(2)课程简介:前往报名学习

自动控制理论(2)课程简介:

自动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标志。自动控制理论(2)从时域的角度揭示反馈原理是如何在各式各样的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发挥核心的作用。

前往报名学习

自动控制理论(2)课程目录:

第1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

--1. 状态、状态空间、状态空间描述

--2.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一):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空间表达式及传递函数阵

--3.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二):组合系统的空间表达式及传递函数阵

--4.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三):系统的时域描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一)

--5.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四):系统的时域描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二)

第2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2)

--1.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一):基于串并联分解

--2.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二):基于部分分式分解

--3.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三):基于积分器串+常值反馈

--4. 系统的等价变换及其应用(一)

--5. 系统的等价变换及其应用(二)

第3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一):齐次方程

--2.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二):非齐次方程

--3.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一):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

--4.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二):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

--5.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三):状态转移矩阵的算法

第4周:状态变量的能控性和能观性(1)

--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一):能控性与能观性

--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二):能控性概念

--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三):能观性概念

第5周:状态变量的能控性和能观性(2)

--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一):状态能控判据形式之一(模态判据)

--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二):状态能控判据形式之二(代数判据)

--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三):状态能观判据形式之一(模态判据)

--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四):状态能观判据形式之二(代数判据)

--5. 对偶性原理

第6周: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1)

--1. 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结构(一):能控状态分解

--2. 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结构(二):能观状态分解

--3. 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4.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一):单变量系统的能控实现、能观实现

--5.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二):多变量系统的能控实现、能观实现

--6.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三):最小实现问题

第7周: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2)

--1.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2. 反馈对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影响

--3. 极点配置算法(一):极点配置算法

--4.极点配置算法(二):极点配置举例

--5.极点配置算法(三):极点配置算法

--6. 状态空间中系统的镇定问题

第8周:状态观测器

--1. 状态观测器的基本概念

--2. 全维观测器的设计

--3. 降维观测器

--4. 重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5. 扰动量的观测

第9周:抗外扰控制(1)

--1. 基本概念

--2. 对外扰的完全不变性

--3. 输出对外扰的静态不变性

--4. 状态和外扰可直接测量时的抗外扰控制

第10周:抗外扰控制(2)

--1. 带观测器的抗外扰控制

--2. 常值扰动下的鲁棒抗外扰控制

--3. 一般扰动下的鲁棒抗外扰控制

第11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1)

--1. 基本概念

--2. 李雅普诺夫方法

--3. 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

第12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2)

--1.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2.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期末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2)授课教师:

赵千川-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赵千川,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1992年获清华大学自动控制工学和应用数学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任教,历任讲师、副研究员、教授。现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化动态系统性能优化与安全控制及其在电力、制造、通信、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IEEE RAS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IEEE 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 编委,《控制理论与应用》副主编等国内学术刊物职位。曾获国家自然科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钟宜生-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钟宜生,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同年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本留学,1988年于北海道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提出基于信号补偿的鲁棒控制方法,近年开展群系统协同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王凌-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王凌,男,1972年出生,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1999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分别获学士。现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排序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优化专委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智能优化、生产调度理论与方法及应用研究,已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项,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260余篇,SCI已收录120篇、EI已收录210篇、SCI他引2200余次。曾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年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等。

吴热冰-副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吴热冰,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199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到2008年,在 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回到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任教至今。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量子力学系统的优化和反馈控制理论及其实验研究。

陈峰-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陈峰,男,1971 年出生,工学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工作,以及智能信息处理与概率图模型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在相关领域重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包括:TIP、TCSVT、SMC等),授权发明专利7项。2010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2011 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3), 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张靖-副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张靖,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博导,200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2006年在清华自动化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硅芯片微型环芯腔实验;(2) 量子反馈控制及应用;(3) 量子纠缠的度量与控制。负责的课程包括:(1) 控制专题(本科);(2) 非线性系统(研究生);(3)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于2011年获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青年作者奖。2012年,入选清华大学基础学科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21计划)。

赵明国-副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赵明国,男,副教授现任职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讲授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2)》、《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课》。目前,主要从事双足机器人动态行走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863”项目两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两项,国际合作项目四项。2004年起,指导“清华火神”队参加RoboCup四腿组及人形组的比赛,于2008年在RoboCup国际比赛中获得人形组TeenSize亚军,2012年获得人形组AdultSize亚军。2007年基于被动行走原理提出了“虚拟斜坡行走”方法,在Stepper2D样机上实现了4.48腿长/秒的双足机器人行走速度记录,与奥林匹克竞走运动员的速度相当。

熊智华-副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熊智华,男,1971年出生,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长期从事复杂系统的建模、优化、先进控制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学习控制,智能控制,预测控制,优化控制与监控等,主讲《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石宗英-副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石宗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分别于1992年、1994年和200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群系统控制、无人直升机自主导航与控制、视觉SLAM和机器人鲁棒控制等,发表及录用SCI论文20余篇,EI 论文50余篇。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是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自动化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并参与了ACC、CDC 等国际会议的论文评审工作。曾获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陈曦-副研究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陈曦 ,女,1965年生,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分别于1986年及1989年获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学士及硕士学位。1989-1996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工作,讲师。1996-2000就读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2002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信息通讯研究所,博士后研究。2002-2003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博士后研究。2003年到自动化系智网中心工作,任副研究员,从事系统优化,随机系统控制等领域的研究。

赵世敏-x-清华大学-

赵世敏,女,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获理学士学位。2001年进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作,现任职高级工程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工作,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

© 柠檬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