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科技人才

播放:15831次,课程ID:4700587

工程伦理课程简介:前往报名学习

工程伦理课程简介:

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科技人才

前往报名学习

工程伦理课程目录:

第一章 工程与伦理

第二章 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

第三章 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第四章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第五章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第六章 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

第七章 水利工程的伦理问题

第八章 化学工程的伦理问题

第九章 核工程的伦理问题

第十章 信息与大数据的伦理问题

第十一章 环境工程的伦理问题

第十二章 生物医药工程的伦理问题

第十三章 全球化视野中的工程伦理

期末考试

工程伦理授课教师:

李正风-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智库“特聘研究员”。曾担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起草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修订专家组成员等。

董丽丽-助理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工程伦理与科技政策。著有《图像与交易区的双重变奏》、《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绩效研究》,译有《实验是如何终结的?》,曾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王前-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技思想史研究。主讲的“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课程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张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技术伦理和技术伦理。荣获2012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在SCCI、A&HCI、EI、CSSCI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

李世新-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李世新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领域:工程伦理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主要著作:《工程伦理学概论》、《工程伦理学》(译著)、《赛博空间伦理学》(译著)、《科学年表》(合作译著)。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成员。

雷毅-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丛杭青-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伦理》课程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咨询专家。曾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长期致力于工程伦理教学与研究。主持翻译出版《工程伦理:概念与案例》和《像工程师那样思考》,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实践伦理形态学研究》。

何菁-副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

何菁,哲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程伦理的道德哲学理论及方法,并致力于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已在国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博士论文《工程伦理的道德哲学研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创新性提出工程伦理“场景叙事”研究方法,论文《场景叙事——工程伦理研究的新视角》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04期全文转载(转载后的题目是《工程伦理研究中的场景叙事》)。目前正尝试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引入并转换“场景叙事”方法,以弥补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足。

刘洪玉-教授-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学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物业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国际房地产学会(IRES)理事、亚洲房地产学会(AsRES)理事(前会长)、全球华人不动产学会(GCREC)常务理事、英国皇家特许资深测量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与投资、住房政策和土地管理。

李丹勋-研究员-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工学博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河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量测技术及流域泥沙综合管理。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赵劲松-教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系主任

王建龙-教授-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国家杰出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核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研究生教授《辐射分子生物学》、《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生物技术》等课程,获北京市优秀教师、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等称号。

张佐-研究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现任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会员、IEEE会员。主要面向智能交通、制造企业、通信网络等实际应用,研究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与优化策略。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开设《数据伦理》等课程。

李淼-特别研究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地下水污染控制与地下水存蓄、再生水回用、纳米光电催化材料与技术。研究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日本水环境国际交流奖(2014) ,阿联酋第四届世界环境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2006)等。迄今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SCI 43篇);申请发明专利19项。

张新庆-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生物技术哲学和医疗政策研究。

张恒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职业伦理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5-2016)。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2部,编著1部。在《Science & Engineering Ethics》、《Business & Professional Ethics Journal》、《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兼任中国科技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工程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等。

姜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姜卉,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聘任的案例评审专家;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应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长期从事工程伦理的教学工作,是国科大工程伦理(公共必修课)的首席教授。参与了《工程伦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新增《全球化视野中的工程伦理》一章的编写。

黄晓伟-讲师-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及科技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技术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 柠檬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