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1|回复: 0

卓越工程师|肖明清:穿山越水的探路先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17: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领衔研究和设计了50多座水下隧道,多座隧道创造了全国乃至世界之最,主创完成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作为青年人才的领路人,他用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的科学拼搏精神,带领团队屡创中国奇迹。


他就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首席专家、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铁四院)总工程师肖明清。


2008年12月28日,有“万里长江第一隧”之美誉的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此后,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一个“江上架桥、江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这一标志性工程的成功,与肖明清的努力分不开。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当英吉利海峡隧道、日本青函隧道的建设,为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带来迅猛进步时,我国地下隧道,尤其是水下隧道几乎还是空白。


1998年,当武汉长江隧道项目筹备正式启动时,各方争议一直不断,许多外国专家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在长江57米深处,攻克高水压、强透水、超浅埋等水下盾构掘进世界级难题,一次性穿越2500米的长江江底。“那时我28岁,心想外国人可以做的,为什么中国人不可以?我们的技术差距究竟在哪里?”肖明清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些难题。


武汉长江隧道是当时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打通隧道,需要攻克高水压、软硬不均地层、超浅埋、强透水、长距离掘进等5大世界级难题。


在担任工程建设副指挥长并主持设计与研究工作期间,肖明清带领设计团队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方法,打了一场漂亮的“创新之战”:首次提出并采用“管片衬砌与非封闭内衬叠合结构”技术;在国内首次提出并采用“大直径盾构通用楔形环管片”技术、“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双道密封垫防水”技术、“盾构隧道段顶部排烟与底部疏散结合”技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水下隧道的研究还很稀少,处于摸索阶段。“每次参加国际隧道技术交流会,肖明清都会背几大袋外文资料回来,这种抓小细节、躬亲示范的作风影响到了每个同事。”水下隧道技术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资谊说。


武汉长江隧道最后成功破解了5大设计施工难题,取得10多项国家专利。因其技术领先,成为其他水下隧道建设的参考标杆。“长江下都可以建隧道,其他类似工程能有多难?”施工期间,很多地方来考察后,惊叹之余顿觉豁然开朗。


随着铁四院隧道专业越做越大,工程越干越多,经验的积累和新的技术挑战使肖明清更加警醒。肖明清盯住隧道技术的一个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走出了一条立足于国家需要的“水下隧道”研究之路。从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的总设计师,到当时世界上在强渗透高磨蚀地层中修建的直径最大、水压最高、覆跨比最小的水下盾构隧道——南京长江隧道的总设计师,再到成为国内首创、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的总设计师……肖明清的成长经历和取得的成绩,见证了中国隧道建设水平的提升,见证了中国隧道迈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坚实历程。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级优秀设计奖5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6项……众多的成果、荣誉和责任,既真实地展现了肖明清在技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彰显了他为祖国隧道工程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放眼未来,工程建设环境更为复杂,建设条件也更为苛刻,不断突破现有技术制约、提高设计水平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肖明清说。(记者矫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7 16:31 , Processed in 0.0437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