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8|回复: 0

[外语学院] 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cience)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6: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cience)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主要供修完英语国家概况、英美社会与文化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选修。在英语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本课程起着扩充学生专业知识、系统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文化、语言和交际的相关概念和关系,了解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今后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成功打下基础。同时,通过用英语学习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讲授文化和交际的相关概念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涉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交际类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课程的主旨是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方方面面,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英美文化有教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有较为敏锐的感知。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同时, 通过学习和各种形式练习的实践, 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2学时)
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几个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案例来初步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概况。
学习要求:了解文化在交际中的作用;掌握中西方对称赞的不同反应和中西方不同的称呼语。
重   点:跨文化交际学的概况;西方对称赞的不同反应和中西方不同的称呼语。
作  业:商务沟通忠的文化差异;英翻译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课堂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
课后调查: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对称赞的不同反应。
自   学: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和全球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
第二章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2学时)
主要内容:文化的定义;交际的主要因素。
学习要求:了解文化的定义及其对交际的影响;交际的主要因素。理解不同的商务符号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重   点:文化和交际的关系。
课堂案例分析:影响交际的主要因素。
作   业:英翻译中:substance of culture
自   学:交际的主要特色。
第三章        Cultural Differences (4学时)
主要内容: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的依据和参照;不同文化对友谊的不同理解;美国人的朋友关系;不同文化中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对文化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如何对文化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化对友谊的不同理解;理解美国的朋友关系和不同文化忠的家庭结构。
重    点:如何对文化进行比较;友谊的文化内涵;
课堂案例分析:不同文化对友谊的不同理解。
作    业:英翻译中:cultural values.
课后调查:中国学生所认为构成友谊的最重要因素。
自    学:文化的四维度;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
第四章        Language and Culture (4学时)
主要内容:语言和文化、交际的关系;亲属称呼语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表达及文化内涵;语言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语言和文化、交际的关系;了解亲属称呼语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表达及文化内涵。
重    点:语言和文化、交际的关系。
课堂案例讨论:语言对文化的作用
作    业:英翻译中:language is ambiguous
自    学:The Sapir-Wholf Hypothesis
第五章        Verbal Communication (4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语言交际的相对性;中国式的话语交际风格;不同文化中的电话语言交际模式;话语模式和世界观的关系。
学习要求:
1、        理解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
2、        理解语言交际的文化相对性。
3、        了解中国式的话语交际风格和不同文化中的电话语言交际模式。
4、        理解话语模式和世界观的关系。
重   点: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中国式的话语交际风格;不同文化中的电话语言交际模式。
课堂案例分析:中西方书面信件语言交际风格和模式的不同。
自   学: 儒家思想对交际的影响。
作   业: 英翻译中:cultural self-awareness.
第六章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4学时)
主要内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概述:其定义、内容、及重要性;黑人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模式;日本人的鞠躬礼。
学习要求:
1、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概况:其定义、内容、及重要性。
2、了解黑人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模式及日本人的鞠躬礼。
重    点: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概况:其定义、内容、及重要性。
课堂案例分析:身体接触、眼神、笑的不同文化内涵。
作    业: 英翻译中:significa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自    学: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第七章        Time and Space(2学时)
主要内容: 时间和空间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及交际功能;加快的生活节奏对文化的影响;社交时间对文化的影响;个人空间关系。
学习要求:理解时间和空间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及交际功能;
重    点:时间和空间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及交际功能;社交时间对文化的影响;个人空间关系。
课堂案例分析:中美不同的时间观;交际中的个人空间关系。
作    业: 英翻译中:time urgency
自    学:德国人的空间关系观;单一时间制和多向时间制。
第八章        Intercultural Perception(2学时)
主要内容:文化和民族认知的关系;不同民族的文化形象及队这些形象进行分析;种族中心论的简单介绍。
学习要求:
1.理解文化和民族认知的关系
2.了解不同民族如法国人、荷兰人、日本人、阿拉伯人的不同文化形象及认知。
重    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形象及队这些形象进行分析;种族中心论的简单介绍。
课堂案例分析:美国白人对美国印度人的形象认知。
作    业: 英翻译中: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自    学:偏见的不同形式
第九章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4学时))
主要内容: 介绍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理解;跨文化理解对成功交际的作用;文化理解的步骤;不同时代人的互相理解。
学习要求:
1. 了解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理解;了解文化理解的不同步骤。
2. 掌握跨文化理解的技巧并应用于与家庭中不同时代人之间的理解。
重    点:跨文化理解的技巧;文化理解的步骤。
课堂案例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沟通。
作    业: 英翻译中:ideal solution to reduce miscommunication
自    学:与陌生人的有效交际。
第十章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2学时))
主要内容: 文化休克的定义、内容、产生原因、应对方法、理论阐述;
学习要求:
1. 了解文化休克的定义、内容、产生原因、应对方法。
2. 理解文化休克的不同理论阐述。
重    点: 文化休克的定义、内容、产生原因、应对方法.
课堂案例分析:文化休克的应对
作    业: 英翻译中:studying foreign culture
自    学:重返本文化休克
第十一章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Village (2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巨大影响;回顾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交流产生的巨大影响;网络对交际方式的改变和影响;介绍跨文化交际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要求:
1.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巨大影响
2. 了解跨文化交际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重    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巨大影响;跨文化交际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案例分析:网络对交际方式的改变和影响
自    学: “地球村”生活的基本策略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而且对西方文化需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课后调查和阅读为辅,课堂上教学模式有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各种练习等。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模式,让学生对文化差异和交际模式差异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并对主要的文化和交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对比,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课堂语言为英语,重要概念和术语使用中英双语。
    课堂讨论和学生报告的次数应不少于5次,主要对主要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事先对讨论和分析的主题内容及讨论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安排,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讨论和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进度,启发学生参与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及分析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能独立完成作业,同时能查阅相关资料以深化所学知识,习得所学技能。除教材外,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程应规定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和课后调查任务,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
五、教学方法
   实行主题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十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教学由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自学、作业、课后调查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电子格式)、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BBS、BLOG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知识点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课外任务与平时作业占30%、课堂分析、讨论、出勤20%,闭卷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许力生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次1。
阅读书目:
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1月,版次1,
2.《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版次1.
3.《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邓炎昌、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3月,版次1.
4.《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10月,版次1.
5. 《跨文化交际》(英文版),L. A. Samovar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次10.
6.《中西文化之鉴》, Linell Davis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9月,版次1.
7.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胡文仲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8.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林大津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次1.
9.《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Scollo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版次1.
10. 《跨文化交际技巧》,何维湘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次1.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和语言文学方向密切相关,,对两个方向都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本课程主要供修完英语国家概况、英美社会与文化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选修,注重与基础阶段教材文化输入的衔接,重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课程由于涉及到大量的词汇及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技能,宜于第三学年开设。
八、说明
1.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规则:
•每次讨论和分析主题应与讲授主题一致;
•课堂讨论时,实行分组讨论,每位发言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讨论累计得分满分为5分。
2. 课后调查的规则:
•每次调查主题范围调查内容设定应严格符合所设定标准;
•调查后应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并做调查报告。
•为保证效率,调查报告人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每位报告人时间在6分钟之内。
3.报告评分标准 (满分为5分)
报告内容                  4
报告时间掌握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8 16:14 , Processed in 0.0356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