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0|回复: 0

[海洋学院] 海洋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海洋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海洋学概论是海洋类专业的必修课,是认识、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所必需的一门入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涉及海洋的各个方面。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认识海洋的主要现象,了解海洋的基本特性,掌握海洋科学的一般规律,以及从事海洋科学、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与渔业等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海洋科学的概念及其分析的方法,为学习进一步各门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了解各种海况因子的意义、主要特征、变化规律,掌握海洋温度、盐度、光照、溶解氧、营养盐等海况因子和海流、波浪、潮汐、水团等基本知识,学会一般海洋现象的分析原理与方法,了解它们在海洋科学、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与渔业等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能运用海洋科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一些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1  地球科学
1.2  海洋科学的发展史
1.3  中国的海洋科学
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4学时)
2.1  地球的基础知识
2.2  海与洋
2.3  海底的地貌形态
2.4  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
2.5  海洋沉积
2.6  海底矿物资源
2.7  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2学时)
3.1  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3.2  海冰
3.3  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
3.4  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
第四章  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自习)
4.1  海水的化学组成
4.2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
4.3  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
4.4  海水中的营养元素
4.5  海洋的化学资源
第五章  海洋环流(4学时)
  5.1  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5.2  海流运动方程
  5.3  地转流
  5.4  风海流
  5.5  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
第六章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6学时)
  6.1  概述
  6.2  小振幅重力波
  6.3  有限振幅波动
  6.4  海洋内波
6.5  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
  6.6  风浪和涌浪
第七章  潮汐(4学时)
  7.1  潮汐现象
  7.2  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
  7.3  引潮力
  7.4  平衡潮
  7.5  潮汐动力理论
  7.6  风暴潮
第八章  大气与海洋(2学时)
  8.1  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
  8.2  海洋上的天气系统
  8.3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第九章  海洋生物(自习)
  9.1  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
  9.2  海洋生物多样性
  9.3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
  9.4  海洋生态系统
  9.5  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
  9.6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十章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4学时)
  10.1  海洋声学概说
  10.2  声波的基本理论
  10.3  海洋的声学特性
  10.4  浅海中声传播理论和典型水文条件下的声场特征
10.5  海洋的环境噪声
  10.6  海洋声学方法遥测和反演海洋参数
  10.7  海洋的光学性质
  10.8  海洋中的辐射传递理论
  10.9  水中能见度
  10.10  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
  10.11  水下电视
第十一章  卫星海洋遥感(自习)
  11.1  引言
  11.2  卫星海表温度遥感
  11.3  海色卫星遥感
  11.4  微波高度计
  11.5  微波散射计
  11.6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第十二章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4学时)
  12.1  自然环境概况
  12.2  海洋水文状况
  12.3  水团和海洋锋
  12.4  海洋环流
  12.5  潮汐、潮流和海浪
  12.6  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与变化
  12.7  生物特征与海洋资源
  12.8  海洋环境保护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对海洋学的基础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教授,并强调特别重要的知识点;针对一些难点,采用直观通俗的办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随后通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点的覆盖面。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表明英语,增加学生将来阅读相关英文文献的能力。在主要章节讲授完毕后,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上课前应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并自学新课程的部分内容;学生自学前,教师应下发有助于学生自习的思考题。
五、教学方法
   实行讲授法教学,结合启发式教学,主要以教师理论授课为主,同时通过问答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有: 文字教材,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Email)。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3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20%、闭卷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第一版;ISBN 7-04-007267-X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在本课程基础上,可以深入学习物理海洋学、海洋生态动力学等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2 11:02 , Processed in 0.1076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