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9|回复: 0

[海洋学院] 农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3: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农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海洋环境系
曾任课教师:焦俊鹏(讲师(高校))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农学概论是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深刻理解农业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简介
    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规律、环境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原则,作物布局、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作物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作物育种目标、程序及育种方法,种子产业及管理,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意义及措施等。并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学习要求:让学生了解农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什么是农学等基本的概念、在农学领域国外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面的进展。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农学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2.        作物生产的概况。
3.        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领域。
知识点:农学、农业生产概况、农学特点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4学时)
主要内容:作物的分类;作物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学习要求:了解栽培作物的起源,我国种植业的分区。掌握中国-日本起源中心,作物分类的原则,作物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的标准。
2.积温、光周期、二氧化碳同化途径。
知识点:栽培作物、地理起源中心、积温、光周期、二氧化碳同化途径
作业:全班分成5个小组,分别查找课外资料,描述不同地理起源中心的代表栽培作物。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4学时)
主要内容: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关系;作物的品质
学习要求:掌握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关系、不同发育期的特征,了解作物产量的形成机制,掌握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并对作物品质的形成有很好的认识。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生长发育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关系
2.        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
3.        作物品质的形成
知识点: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品质、源、库、流理论
课外阅读:《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形态解剖学》
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4学时)
主要内容:作物生产的各种环境条件
学习要求:通过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调节的学习,系统的掌握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原因和机理。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光。
2.        温度。
3.        水分。
4.        空气。
5.        土壤条件。
6.        营养条件。
知识点: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谱成分、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光周期、光谱成分、极端温度、温周期、主动吸水、被动吸水、温室效应、自然土壤、作物必需营养元素、作物营养关键时期、营养临界期
作业与讨论:谈谈你对不同环境条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第五章 作物种植制度(4学时)
主要内容:作物的种植制度,间、混、套作;作物的布局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种植制度的主要特征,以及相关的作物的合理布局,作物的间作、混作、套作、轮作与连作。了解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紧迫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种植制度的主要特征。
2.        作物的间作、混作、套作。
3.        轮作和连作。
知识点:种植制度、光合时间、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作物布局、复种、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种植密度、边行产量优于内行、轮作、连作、茬口特征
课外思考题:对作物种植制度的理解?连作的危害在那里?
第六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3学时)
主要内容:作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种子产业政策和基本流程。
学习要求:学习本章首先要理解良种在农业产业上的极端重要地位,掌握作物的育种的目标和选择方法,育种程序和主要育种方法。掌握种子产业的基本流程。了解新技术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和科学进展。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育种的目标、选择方法与程序。
2.        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
3.        基因工程方法育种。
4.        种子产业。
知识点:品种、种子产业、良种、引种、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品种、杂交育种、远缘杂交、杂种优势、人工去雄法、三系法、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体细胞杂交、重组DNA技术、品种、种子经营
课外思考题:作物育种的常见方法及其原理?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3学时)
主要内容: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和过程
学习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如作物的培肥与整地、播种密度、合理施肥、灌溉排水、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收获、粗加工和贮藏。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作物生产地基本技术。
2.        地膜的有效利用。
3.        植物生长调节剂。
知识点:土壤改良、红壤改良、整地、播种、播种深度、密度、施肥、养分作用规律、营养特征、施肥技术、施肥方法、需水临界期、关键水、微灌、防渍排水、除涝排水、保墒、化学调控技术、收获方法、收获物的粗加工、薯类作物的贮藏
课外思考题:我国不同土壤之间的改良方法?地膜和化学调控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好处?
第八章 植物保护(4学时)
主要内容:植物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学习要求:本章要求掌握植物保护、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病害和虫害的防治、草害的防治等因素。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病害。
2.        虫害。
3.        草害。
4.        生物灾害。
知识点:植物保护、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作物虫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病害循环、植物检疫、农田杂草危害、生物防治、化学防除。
课外思考题:怎样有效的防治生物灾害的发生?
第九章 作物生产现代化(4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食物链、营养级和生态效率;海洋食物网及能流分析;海洋各类动物次级产量估计;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
学习要求:学习本章要求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作物生产现代化、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出现的研究新进展。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生产的现代化
2.        设施化
3.        智能化
知识点:现代化、设施化、智能化。
课外思考题:
1.        农业生产现代化、设施化和智能化对农业有什么好处?
2.        农业现代化首先的突破口应该在那里?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1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必须考试。
    通常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课外思考题或阅读名著等形式,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分析、研讨、自学、课外思考题、实验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BBS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考勤讨论等占30%、实验课20%、闭卷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农学概论》第一版
杨文鈺(2002)农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月。
阅读书目:
1.《作物栽培学各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耕作学》, 刘巽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作物学通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曹卫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以后农学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的知识。
八、说明:
1. 课堂发言与讨论课的规则:
•为了提高发言效率,发言者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每组发言限制在15分钟之内,超过15分钟,请自动下台;
•每次发言主题一致,2组同学应对该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
•讨论时,每位发言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发言内容应该与前2组发言主题相关。
2. 讨论评价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9 03:40 , Processed in 0.0661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