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0|回复: 0

[海洋学院] 渔业工程学(Fishery Engineerin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5: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渔业工程学(Fishery Engineering)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渔业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近海养殖设施工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以后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渔业工程学》是以海洋牧场工程、设施渔业工程为重点,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有: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增养殖水域环境控制;人工鱼礁设计、礁体流体力学分析、礁区生物资源调研、人工鱼礁集鱼效果评价和效益评估、人工鱼礁与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网箱的设计以及海洋牧场的规划设计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生物与海洋环境(6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环境中海底形状、水质、海水的物理性质等简介,微小生物的游泳阻力、游泳能力和行动能力,沿岸分散现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要求:掌握海洋环境中海底地形特点、水质主要指标和海水的物理特性,微小生物的游泳能力及其受到的作用力;了解沿岸分散现象;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堂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及思考题:海水的物理特性主要有哪些,微小生物的游泳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在流中物质的输送模式。
第二章        增养殖水域环境控制(10学时)
主要内容:流场控制技术中流场控制与能量交换、海水导入、波浪循环流造成、潮汐能控制海水、水流能控制海水、内波能控制海水、利用动力的海水流动控制、波浪抑制技术的介绍,波浪抑制技术包括消波堤的种类及功能简介、重力式消波堤、浮消波堤、其他消波技术的应用,海藻场和鱼类栖息底质改良技术。
学习要求:掌握流场控制技术中流场控制与能量交换、消波堤的种类及功能和海藻场和鱼类栖息底质改良技术,了解海水导入、波浪循环流造成、潮汐能控制海水、水流能控制海水、内波能控制海水、利用动力的海水流动控制、波浪抑制技术和其他消波技术的应用等。
作业及思考题:流场控制技术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功能是什么?消波堤的种类及功能是什么?海藻场和鱼类栖息地改良技术的要点有哪些?
第三章        人工鱼礁(10学时)
主要内容:鱼礁的发展历史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鱼礁的流场效应、鱼礁与集鱼机理、鱼礁设计和投放、 施工技术、 鱼礁渔场中捕捞和资源的关系、鱼礁渔场的渔获效果测定
学习要求:了解鱼礁的发展历史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鱼礁渔场中捕捞和资源的关系,理解鱼礁的集鱼机理,掌握鱼礁的流场效应、鱼礁的设计和投放及施工技术。
课堂讨论:鱼礁的集鱼功能及集鱼机理
作业及思考题:鱼礁的流场效应是如何理解的,鱼礁设计和投放技术包括哪些技术要点,鱼礁渔场的渔获效果是如何测定的。
第四章        网箱设施(8学时)
主要内容:抗风浪网箱的发展概况、网箱的种类、网箱的锚泊系统设计、网箱箱体设计、作用于网箱上的流体力计算、小型养殖设施。
学习要求:了解抗风浪网箱的发展概况、小型养殖设施,掌握网箱的种类、网箱的锚泊系统设计和网箱箱体设计的步骤及方案、作用于网箱上的流体力计算方法。
作业及思考题:网箱的种类包括哪些?网箱的锚泊系统设计和网箱箱体设计的步骤及方案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        藻类养殖设施(6学时)
主要内容:紫菜养殖设施、垂下设施、作用于垂下链的波力和必要的浮力、浮子设施和筏设施和延绳设施的使用及配置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各种藻类养殖设施的使用情况,掌握作用于垂下链连的波力和必要的浮力的计算及藻类养殖设施的配置方法。
作业及思考题:紫菜养殖设施的配置方法、浮子设施和筏设施和延绳设施的使用及配置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        海洋牧场(4学时)
主要内容:人工藻场建设概况、海洋牧场的发展概况、海洋牧场的规划设计、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
学习要求:了解人工藻场建设概况和海洋牧场的发展概况、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发展的关系,掌握海洋牧场的规划设计。
作业及思考题:海洋牧场的规划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第七章        专题讨论(4学时)
题目:1、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2、人工栖息场的发展前景
要求:每名同学根据布置的讨论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准备课堂发言稿,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内容撰写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渔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际应用实例分析、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专题讨论为2次(4学时),随堂讨论的次数应不少于5次,主要安排在第1和3章进行;进行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要讨论的具体内容、具体要求进行布置;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25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作业和思考题,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课堂讨论、作业和思考题和口试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课堂。
    考试主要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及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及综合运用能力。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和讨论等)35%;试卷卷面分数65%
    2、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和讨论等)40%;课程论文成绩(论文写作30%;口试30%)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 Bari R. Howell  “Stock Enhancement and Sea-ranching” , Fishing News Books;
2. 杨吝主编 《中国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3. 佐藤修,《人工鱼礁》,東京:恒星社厚生阁, 198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学生先修了鱼类行为学、流体力学、海洋生态学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方向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渔业资源经济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8 07:49 , Processed in 0.0329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