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6|回复: 0

有关学术简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4 12: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周的组会做成了一个简历工作坊。组员带自己目前的简历,教授带自己在博士毕业时用来应聘的简历,互相挑刺儿。教授们尖酸刻薄直白,一如既往。尽管两小时下来,大家的心都在滴血,但收获也不少,从中也多少能看到美国学术界的某些套路。简记一些观点罢,基本上是教授们的原话。
注:这些观点是针对在APA的学术共同体里工作的人。某些观点在别的领域可能不适用,比如对working papers价值的看法等。
* Resume和CV的区别:Resume是给工业界看的,CV是给学术界看的;前者比较snobbish,后者非常snobbish。
* Snobbish的意思就是说,读者只关心你在专业领域里,真的做过什么,不关心别的(例如求职目标、兴趣、技能等)。所以简言之,CV就是一个成就清单。
* 所谓成就,就是同行所公认是成就的成就。不是公认的玩意就别写上去了。
* 同行所公认的成就,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发表、服务、教学、网络;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在CV上,依次可以粗略对应:Publications, Professional Service, Teaching Experience, Memberships. 一般来说,在终身教轨上的职位,后三项加起来的分量都不及第一项。
* 第一个版块永远是教育经历。在获得学位的时间上,在读的学生应该写上大致毕业的年份,如“Expected March 2013”,而不是“2006—present”。因为读者只关心你究竟何时能开始做些真正的工作;至于年份区间,你最好别让别人知道。
* 一旦拿到了候选人资格,就要将其标明,例如把“Ph.D Student”换成“A.B.D.”。
* 刚毕业的时候,可以把博士论文题目写在Education里。如果论文委员会里有大人物,也不妨把委员会成员都列出来。但一旦找到了教职,这部分就可以删掉了,因为这世上没人会真的读你的博士论文。
* 只要你有发表的东西,这个版块应该紧跟着教育经历出现。
* 发表的重要性排序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集、书籍章节、会议演讲。非同行评审的东西根本不能叫Publications。
* 严格来说,发表只有两种状态:印出来了,标年份;还在印,标in press。别的状态都蛮逗的(funny)。
* 话虽如此,在求职阶段,还是可以用些别的状态,比如under review或者revised & resubmitted。这是因为论文的审稿期太长,毕业时不一定都能发出来,但你又确实费了心力。
* 但是,manuscripts in preparation或者working papers就不要列出来了,别太逗。
* CV永远伴随着其他的东西出现,是其他那些东西的索引。所以在研究经历这种版块里,就不需要过多描述你的工作职责细节了,因为没人关心。一般来说,把职位名称、机构名称、主管人名称写出来就行了。
* 至少在研究型大学,教学经历的重要性不高,因为大家都有。所以很多教授的简历里都没有这个版块。但对于求职来说,教学经历还是挺有用,尤其是如果你(助)教过的课比较高阶的话。
* “服务”这一版块的重要性和学术自治的理念有关。因为相对而言,大学算是一个独立的社区,而一旦你拿到终身教职,人家就没法赶你走。所以他们想要知道你有没有公民意识,对这个社区的运作有没有贡献。
* 一般来说,这种服务分两类:参与同行评审,参与学术团体的管理。所以,如果你为期刊审过稿,或者在某学术协会任职,就应该写在这部分里。
* 基本上没人关心你得过什么奖项或资助,除非那是来自NSF、NIH、Spencer、APA、ISLS或者AERA。
* Memberships要写,因为大家都写了;但用处是确实没有,因为大家都是会员,除非你舍不得缴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6 18:56 , Processed in 0.0333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