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回复: 0

刘永坦:一名工科教师的强国梦(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6: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国育人,立德树人培养国之栋梁


刘永坦从教的六十年,既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六十年,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六十年。他既是成就卓著的雷达技术帅才,同时又是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他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这一身份。


从教6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先后讲授过“信息论”等十多门课程。在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和领导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勇挑重担,不仅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授课,也为本科生讲课。有两年,他连续讲授4门课,近300学时。1989年,他主编了《无线电制导技术》一书并成为全国统编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专著《雷达成像技术》,获首届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辛勤耕耘六十年的教师生涯,他一直用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周围的同事和学生要爱国奉献。他的课堂教学讲究传授艺术,深受学生喜爱,师生盛赞他是“航天科技之星”“学府教学明星”。1992年、1993年刘永坦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评为“人才培养先进个人”,199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人民教师奖章,1995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伯乐奖”,1997年获香港波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


20世纪80年代初,刘永坦开始组建新体制雷达团队。然而,在北疆之地靠什么集聚人才?有人用“磁铁效应”来形容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其形成的关键在于有一颗磁力巨大的“磁核”。刘永坦这块“磁核”不仅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本领,更有强大的爱国向心力。张宁教授,从团队组建开始就跟随刘永坦一起攻关;许荣庆教授,从MIT林肯实验室进修回来,加入团队……


在这块“磁核”的吸引下,近40年来,刘永坦的报国心、强国梦在不同时期吸引着同心筑梦的青年学者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来到他的身边。刘永坦亲手培养、带领下的这群敢啃硬骨头、放弃优越条件的年轻人,将热血与青春播撒在东北大地,建立起一支使命必达的雷达科研“铁军”。


刘永坦作为学科的领军人物,更是准确地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将科研与学生培养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把国防尖端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带进课堂,同时把学生带到国防科研一线,真刀实枪地锤炼团队协作攻关精神和攻坚克难能力。他特别强调要用实际数据验证理论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理论要经得起考验。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在理论上站得高,还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学生中涌现出了将军、院士、大学校长、教授和国防院所总师、高科技技术公司创始人等一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有些已经成为我国空间遥感、雷达技术、电子对抗等领域的领军人物。


为人师表,大德无言但影响至深


刘永坦说过,立学先要立德。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刘永坦并非高不可攀,他有时就住在校园里,对慕名合影的学生他从不拒绝,都会满脸微笑来配合。他看起来就是一位普通的长者,慈眉善目,衣着朴素,精神矍铄。刘永坦只要不出差就会定期和学生交流讨论,态度和蔼,一点架子都没有。有一次,他与博士生小组讨论结束后天色已晚,于是便请学生们集体改善伙食。席间,刘永坦会就学业困境与具体问题进行交流,聚餐往往会成为精彩学术讨论的延续。学习上,刘永坦“火眼金睛”;生活中,他“明察秋毫”。始终关心学生每天工作多久、睡眠多少、作息是否规律等生活情况,甚至是感情问题也常常亲切交谈。当听到谁有困难或遇到什么烦心的事,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还经常慷慨相助。很多学生都说,与刘永坦接触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全方位的指导。他就像一团火,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学子,点燃了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报效之心。


刘永坦不仅时时刻刻严于律己,还处处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来要求自己。无论大事小情,方方面面,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躬亲垂范。


刘永坦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他的历届学生们都说,做坦先生的学生,功底不扎实是不行的。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东西是逃不过坦先生的“火眼金睛”。有没有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做足功课,坦先生只要和你一讨论,立刻就“原形毕露”。他曾说,“有的人聪明,学什么东西立刻理解,是好事。而有的人或许不够聪明,但做事踏实,他可能会走得更远”。


追求卓越,把重要的事干到极致!这也成了刘永坦身边师生最笃定的信仰。


刘永坦说:“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上。”刘永坦经常跟团队师生说:“能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和使命。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我们做,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所以,40年里,刘永坦带领他的团队,在荒无人烟的试验场埋头苦干,在环境恶劣的废弃民房里挥汗如雨,硬是把冷板凳坐热,打造了一支响当当的“雷达铁军”,为中国铸起了一道“海防长城”。是国家的需要,让他找到奋斗的方向,“一生磨一剑”。这彰显了一位老党员、一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体现了“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八百壮士”精神。


时至今日,84岁的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成员依然初心不改、奋斗不止,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雷达的国度中驰骋四方,不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度。他深沉绵长的爱国强国之志,励精图治建设中国强大“海防长城”的牺牲奉献精神,用一辈子献身国防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他身边工作的每一个人,培养师生强军报国思想和国防献身意识,在师生中间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院士说:“刘老师的精神和情怀感动了整个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永坦身在北疆却心系海防,他身上所折射出的铁肩担当的家国情怀和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对科技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引领和鼓舞,在大家心中,他不仅攀上了科技报国的巅峰,还筑起了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的精神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 15:24 , Processed in 0.0324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