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5|回复: 0

[食品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Measuring Technique For Therm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4: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Measuring Technique For Therm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学分:2.5  学时:40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食品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动力工程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涉及制冷空调、热工、热能等系统中的试验技术、非电量电测技术等领域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一般处理方法,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仪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知识,初步具有动力工程方面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测量误差的分析估计及限制方法;实验数据的整理方法;热工基本参数的测量;微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主要参数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以及测量传感器、误差分析与微机测量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实际测试过程和实例。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1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将来的应用领域。介绍学生成绩构成法。
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清楚学生成绩构成法。
第一章  测量系统概论及误差分析(7学时)
主要内容:测量基本概念,测量过程,测量方法,测量系统,仪表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数字及计算法则,误差基本知识,间接测量误差分析。
学习要求:理解测量基本概念;了解测量过程,测量方法,测量系统;掌握仪表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数字及计算法则,误差基本知识,间接测量误差分析。
自学:概率论基础知识。
讨论:选择仪表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温度测量(6学时)
主要内容:测温原理及温标,热电偶测温技术,热电阻测温技术,其他型式温度计。
学习要求:正确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热电偶基本定律及应用,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掌握热电阻测温的基本原理,三线连接法及其作用。了解其他型式温度计及温度计的安装使用。
讨论:热电偶热电势的构成;热电偶中间温度定律的应用。
第三章  湿度测量 ( 4学时)
主要内容:湿度测量基本原理,干湿球湿度计,氯化锂电湿度计。
学习要求:正确理解湿度的概念,掌握干湿球湿度计测湿度的基本原理,使用范围,掌握氯化锂电湿度计基本原理和的特点。
讨论:风速对湿度测量的影响。
第四章 压力测量( 4学时)
主要内容:压力测量基本原理,稳态压力测量,动态压力测量
学习要求:掌握稳态压力、动态压力测量的基本原理,相应的压力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
讨论:微压测量仪表的灵敏度。
第五章 流速测量( 3学时)
主要内容:流速大小及方向测量,热线风速仪。
学习要求:掌握伯努利方程在流速测量中的应用,掌握热线风速仪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
讨论:微风速测量
第六章 流量测量 ( 6学时)
主要内容: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其它流量计。
学习要求:掌握孔板、涡轮、涡街、进口流量管、罗茨、浮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注意事项。
讨论:孔板与浮子流量计的异同
第七章 液位测量 ( 1学时)
主要内容:静压式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
学习要求:掌握静压式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工作原理。
第八章 转速测量 ( 1学时)
主要内容:数字式转速表
学习要求:掌握数字式转速表测试原理。
讨论:闪光测速仪
第九章 噪声测量 ( 1学时)
主要内容:噪声测量基本概念,噪声评价,噪声测量。
学习要求:掌握噪声评价与测量方法。
第十章 微机测量简介 ( 2学时)
主要内容:微机测量系统的组成,各个模块的作用。
学习要求:掌握微机测量系统各个模块的作用。
实验教学内容概况:通过风量、风速测试,使学生深刻理解动力测压法测量流速和流量,并掌握其测试方法;通过冷量(热量)测量,使学生深刻理解换热量的测量原理,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实验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风速仪、毕托管、转子流量计、测温仪表。
实验指导书名称:风量、风速测试实验;冷量(热量)测量实验
实验项目一览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误差分析和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逐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课内讨论的次数应不少6次,祥见教学内容,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1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的一些阅读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十个单元。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 课堂提问和学习态度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0%、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吴永生,方可人 .热工测量及仪表.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徐大中,热工与制冷测试技术.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
[3].叶大均,热力机械测试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4].吕崇德等,热工参数测量与处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5].李志中等,数据采集和监控中的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6].张秀彬,热工测量原理及其现代技术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测量基础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8 14:42 , Processed in 0.0384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