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回复: 0

云南最古老的汉语诗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文人甚至统治阶层,往往将云南划为“荒服”,普遍认为生活在这里的人“鸟语兽言”,未开风化,是一片蛮荒之地,与文明没有什么关系。除了少数学者外,古代了解云南文明的人并不多。人们往往用汉文化普及程度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云南当然就被古代文人们逐出文明行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汉字及汉文化传入云南的时间很早,可以上溯到秦代甚至更早时期。


秦开五尺道,汉置郡县,汉文化之风在两千多年前就吹进云南的崇山峻岭。据记载云南最早的诗歌是《博南谣》和《白狼歌》,前者为汉代开辟蜀身毒道(成都至印度)筑路民工的吟唱,这种吟唱形式类《诗经》之“风”,也就是如今云南民族民间的“调子”。后者为白狼王献给汉皇帝的颂诗,类《诗经》之“颂”。设想那个时代有很多本土作者用汉文创作诗歌,只是名不显于史载,不敢妄言。


《博南谣》最早载于《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年—354年),其诗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度兰仓,为他人。”显然,这首三言诗经过记录者的美化,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古谣的魅力是,一经成章,流传甚广,这也是此谣被史官采纳的重要原因。关于此诗的艺术特征,《滇南诗略》(清乾隆本)言:“古歌谣,淡中有味,质中有文,所以后世不可及。”《后汉书·西南夷传》载:“(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之……”因此作《博南谣》。


《博南谣》译为现代汉语为:汉朝功德广大,开发未归顺的云南。攀登崎岖的博南山路,从澜沧江古渡口过河。渡越汹涌的澜沧江,为的是他人的利益。显而易见,这是一首抒发胸臆的悲歌,也可称“苦歌”,修路劳役苦不堪言,顶赤日沐风雨,尚不知所作所为到底为了谁?我们不去分析其阶级属性,仅凭“修路”这一史实,就足以证明南方丝绸之路的实际存在,此谣于是佐证了《史记》关于丝绸南路的记载:《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地区发现经身毒(印度)运来的蜀布和筇竹杖,认为其间必有通道,归国后向汉武帝汇报,汉武帝于是派使臣王然于等到滇寻路,虽然受滇王热情接待,但因“昆明人”阻挠,未能继续前行,汉武帝于是灭滇国。当时蜀身毒道具体线路已经模糊,有路则不可辩驳。


《白狼歌》的作者唐菆乃一方土皇帝,生活年代为东汉永平年间。当时,滇西北至川西南一带崛起“白狼部落”,唐菆为首领。与汉朝相比,白狼部落弱小无助,于是萌生攀附大汉帝国的愿望。唐菆显然不识汉字,《白狼歌》原文为少数民族语言,多位民族语言学者对照古彝文后认为,这是一首彝语诗歌,类如目前凉山彝族的“克哲”(脱口秀或谚语),诞生区域与现代彝语北部方言区相当。当时,地方官田恭、李陵护送唐菆到都城洛阳朝贡,《白狼歌》是唐菆用民语创作的颂诗,其诗分三段,第一段云:“提官隗构,魏冒越糟。罔译刘脾,旁莫支留。征衣随旅,知唐桑艾。邪毗公式,推潭仆远。拓拒苏便,局后乃离。偻让龙洞,莫支度由。阳雒僧鳞,莫稚角存。”第二段云:“楼让皮尼,且交陵悟。绳动随旅,路且倲雒。圣德渡诺,魏君度洗。综邪留藩,筰邪寻螺。藐洵沪漓,菌补邪推。辟危归险,莫受万柳。术叠附德,乃路孽摸。”第三段云:“荒服之仪,犁籍怜怜。阻苏邪犁,莫砀粗沐。罔译传微,是汉夜拒。踪优路仁,雷折险龙。伦狼藏幢,扶路侧禄。息落服淫,理沥髭雒。捕茞菌毗,怀稿匹漏。传言呼敕,陵阳臣仆。”田恭不但精通汉文,而且知晓“夷语文”,他将这三段诗译成汉文献给皇帝,依次为“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诗曰:


大汉是治,与天意合。吏译平端,不从我来。闻风向化,所见奇异。多赐缯布,甘美酒食。昌乐肉飞,屈伸悉备。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


蛮夷所处,日入之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圣德深恩,与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部人多有。涉危历险,不远万里。去俗归德,心归慈母。


荒服之外,土地墝埆。食肉衣皮,不见盐谷。吏译传风,大汉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陕。高山歧峻,缘崖磻石。木薄发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赐,怀抱匹帛。传告种人,长愿臣仆。


诗载《后汉书·西南夷传·筰都夷》,这是皇帝令史官记录在正史中的民族诗歌,流露出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钦羡,诗歌地域特色明显,感情真挚,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结,表达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良好意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2 12:27 , Processed in 0.0613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