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回复: 0

孟子·梁惠王下2.16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平公将出[1],嬖人臧仓者请曰[2]:“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3]。”


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4]?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5]。君无见焉!”


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6],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7]?”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8]。”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9]。”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10],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11]。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12]?”


注释:


[1]鲁平公:战国时鲁国国君姬叔,公元前322年至前303年在位。 [2]嬖(bì)人:受宠幸而地位卑下的人。 [3]以上五句意为,以前您外出,一定会告诉管事的人要去的地方。现在车马已经准备好了,管事的人还不知道您要去哪里,所以冒昧来请示。敢请:冒昧请问。敢:谦辞,冒昧之意。 [4]以上两句意为,您不顾及自己的身份而去问候一个普通人,这是为什么呢?所为:所以。为:以。先:通“诜(shēn)”。问候。 [5]后丧逾前丧:母亲的丧事超过了父亲的丧事。孟子父亲先卒,故后丧指母丧,前丧指父丧。 [6]乐正子:孟子弟子乐正克,当时在鲁国做官。 [7]以上六句意为,您所说的超过,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先前用士礼,后来用大夫之礼吗?先前用三个鼎,后来用五个鼎吗? [8]此句意为,是指棺椁衣物的华美。棺椁:棺和椁。古代士以上的人常用两重以上的棺木,内曰棺,外曰椁。衣衾(qīn):死者入殓时所用的衣服被褥。 [9]以上两句意为,这不叫超过,只是前(孟子父亲去世时)后(孟子母亲去世时)贫富不同罢了。 [10]沮(jǔ):阻止。 [11]以上四句意为,平公来,是某种非人力所能决定的命在促使;不来,也是这种命在阻止。或认为是说,道行进,是有某种力量在推动它;道停止,是有某种力量在阻止。尼(nì):阻拦。 [12]以上五句意为:(平公)来与不来,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我不能与鲁君相见,这是天意。姓臧的小子怎能阻止我与鲁君相见呢?


原边注:


鲁侯来与不来,在己不在人。吾遇昏聩之鲁侯,天意也;故吾之不得见,亦天也。


点评:


儒家重视命,孔子自称“四十而知命”,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郭店竹简《穷达以时》说:“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其所说的天指命运天,所谓“遇不遇,天也”,故也是对命运问题的讨论。根据《穷达以时》此说,关系世间人们命运的,不仅有个人的努力,也有天的影响,天人各有其分。分是职分的意思。天人之分是说天人各有其职分、作用、范围,二者互不相同。而明白了哪些属于人,哪些属于天,便知道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知道应该如何行为了。郭店竹简《语丛一》:“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这里的“天所为”“人所为”就是其职分和作用,也就是天人之分。在《语丛》看来,个人的富贵穷达主要取决于时运,这些属于天,是天的职分;而一个人的德行如何则主要靠自己,属于人的职分。明白了这种“天人之分”,就不应汲汲于现实的际遇,而应“敦于反己”,只关心属于自己职分的德行,“尽人事以待天命”,这样就做到了“知命”。后孟子在孔子的知命、《穷达以时》的天人之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命之分”,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内在于性,由于人具有意志自由,“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能否得到取决于自己,与命运无关,所以是“在我者也”;而感官需要以及希望富贵显达等虽然也出于性,但“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能否实现取决于命,所以只能看作是“在外者也”。确立了这种天人或性命之分,就不应为外在的际遇所左右,而孜孜于我性分内的仁义礼智,“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孟子本章及其他各章有关命运的讨论(见13.1、13.2、13.3、13.21、14.24),都可以从“天人之分”或“性命之分”的思想去理解(参见梁涛《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第八章第二节《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47—467页)。


本章记孟子欲见鲁平公受阻事,反映其天命观及不怨天尤人的处事原则。孟子在齐国时,母亲去世,孟子从齐国回到鲁国办理丧事。这时孟子在诸侯间有了一定声望,弟子乐正克也在鲁国为官,故鲁平公想前来拜访。不料平公身边的宠臣臧仓从中作梗,致使平公最终未能成行。对于这一变故,孟子持一种达观的态度,认为自己不得与平公相见,乃是冥冥之中天在起作用,并非小人臧仓可以阻止的。孟子所说的天,既非上古有意志、有目的的神学天,也不同于后来“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天,而是一种命运天,它既可以指某种社会的“合力”或“势”,也可以指出人意料的某种机遇或巧合等等。这种天作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作用到我们每个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种天的影响之下。具体到孟子不遇平公,表面上看似乎是臧仓的破坏,但平公来与不来,不是别人能决定的,关键还在平公自己。平公不辨别是非,轻信谗言,自身就存在很大问题。而遇到平公这样的君主,只能说是天意。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必为一时的挫折怨天尤人,而应该尽人事以待天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之。所以,孟子虽然提出天,但并不是取消人的主动性,让人听天由命。相反,他是通过明“天人之分”(参见14.24点评),化解人生际遇的种种困惑,以获得心理的舒坦与安定,凸显人之为人的价值与尊严。


孟子葬母的记载又见《公孙丑下》4.7:“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可知孟子是从齐国回到鲁国丧葬母亲,至于时间,据学者考证,应是孟子第二次来齐国的齐宣王时期。



作者:梁涛(解读)


出处:《孟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20 21:08 , Processed in 0.0394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