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7|回复: 0

诗词里的扬州夏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扬州的夏日”,浮现在脑海中的,或许就是朱自清先生那篇《扬州的夏日》。纵览历史的长河,很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为扬州夏日美景,绣上一道华丽的花边。


江都夏


杨广


梅黄雨细麦秋轻,枫树萧萧江水平。


飞楼倚观轩若惊,花簟罗帷当夏清。


菱潭落日双凫舫,绿水红妆两摇漾。


还似浮桑碧海上,谁肯空歌采莲唱。


在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功过皆有的帝王。但是隋炀帝的诗才,在帝王之中,还是比较突出的。在扬州,他曾经题写过《春江花月夜》;夏季的扬州,也在他的笔下呈现出诗情画意。这是梅子黄的季节,麦子在田中,轻轻泛着波浪。落日之下,两条画舫在水面上摇荡,绿水伴着红妆,真是美不胜收。


白田马上闻莺


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从隋朝到了唐代,那是一个人人都在写诗的美好年代。在唐代那片璀璨的诗歌星空中,李白绝对是最闪亮的星。他曾在黄鹤楼上,目送着孟浩然之广陵。而他自己,终将也会按捺不住,要来这里“散金三十余万”。当然,散金也不能调节他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虽然只是“黄莺、桑树、蚕”这三个普通的意象,但是在李白的笔下,就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画卷。我们的诗人,就这样骑在马上,发出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的感慨。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怎么说,苏东坡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吃货啊,而且很会吃。端午时节,正是初夏,扬州有这么多好吃的美食,不知道苏东坡到了岭南“日啖荔枝三百颗”时,还会不会想到扬州的美食。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刘禹锡


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


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


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


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


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


归帆翳尽日,去棹闻遗声。


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


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


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


刘禹锡对于扬州是钟情的,最令人难忘的画面,就是他和白居易同登栖灵塔。这一首诗,刘禹锡写的是夏夜的雨后,一定是扬州的郊外,空气特别清新,画面特别安宁,能够看到江面之上,船帆都已经收起来了,还有翩然而至的飞鸟,都是成双成对的。


庚子岁寓游杨州赠崔荆四十韵(节选)


张祜


小巷朝歌满,高楼夜吹凝。


月明街廓路,星散市桥灯。


迥眺江千里,高临塔九层。


山岚开碧罅,海日上红棱。


曲岸盘回出,飞栏斗峻凭。


鹭鸶行浅草,龟壳上新菱。


僻性从他谕,幽情且自矜。


砌开红艳槿,庭架绿阴藤。


对于张祜来说,扬州人还是希望他能够站在江对岸,看着瓜洲,不一小心,就吟唱出“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的千古绝唱来了,但是我们不能阻止诗人过江而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长诗,从中节选。特别是“鹭鸶行浅草,龟壳上新菱”两句,将夏季扬州的生动,描写得如此淋漓逼真,令人叫绝。


维扬后斋,为亳州使君蒋公仲永写二首


米芾


水竹风清一梦甦,涛生月破紫瓯须。


满堂爱客谈书画,且展宣王扇暍图。


小疾翻令吏日闲,明窗尽展古书看。


何须新句能消暑,满腹风云六月寒。


你们没有看错,就是大书法家米芾写的,“苏黄米蔡”,宋代四位大书法家,哪一位不是文学造诣极深的大文人呢?在这两首诗中,米芾不仅写到扬州夏季的美景,那是“水竹风清”,而且还教会大家如何消暑,那就是去读书,那些书中的故事,会让你感受到风云激荡。


雨中泛舟过筱园三首


厉鹗


三日邗沟雨,能添打桨声。


红荷如欲语,白鸟故相迎。


水亭布砚席,初蝉流碧树。


菰芦积无边,不辨来时路。


微雨或时作,乡心何处消?


垂柳拍新涨,烟艇第三桥。


最后这一首,就推荐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他是杭州人,清代举人,在扬州盐商马曰琯家多年,遍览马家藏书。在这三首诗中,尽管也稍微露出一点思乡的情绪,但是扬州如此美,雨后的邗沟,有红荷白鸟,有碧树垂柳,还有初次鸣叫的蝉声,乡心何处消?就在这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6-18 05:39 , Processed in 0.0430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