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回复: 0

宋词里蕴含着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权意识是人类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统一是主权不可分割、不可放弃原则的体现。费正清在其《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翻看一下世界地图,全欧洲和南北美洲住着10多亿人。这10多亿人生活在大约50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10多亿中国人则生活在一个国家里。这个惊心动魄的事实,全世界中学生都是熟悉的,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对它的含义进行分析。”其实,只要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华民族反对祖国分裂、追求国家统一的强烈情怀,是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文化长期陶冶的结果,尤其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艺作品的感染密不可分。这里仅以宋词为例说明之。


在中国古代,两宋城市工商业繁荣,市民数量较多,娱乐生活比较丰富。加之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皇帝爱词,大臣填词,整个社会形成了吟诵词作的风气,孕育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多样情感的专门文体——词。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都在自己的词篇中表达了忧虑国家分裂、呼唤国家统一的意识。


《夏日绝句》借古讽今,讽刺南宋当权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

先来看婉约派词人的抒怀。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其表现故国之思的代表作品,流亡中的作者在尽情回忆了昔日汴京“元宵佳节”“中州盛日”的繁华景象之后,笔锋一转:“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其中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人难以自持,通过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故国家园之思,将个人的不幸与民族的灾难紧紧联结在一起。她的诗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南宋统治者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词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借古讽今,讽刺南宋当权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


南唐后主李煜以其亡国之君的身份,写了很多百感交集的诗词,但难以否认其中有种收复山河、统一国家的情怀,如《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故国梦重归”的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李煜所眷念的“雕栏玉砌应犹在”之类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却很容易勾起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这也是人们喜爱吟诵这首词的一个原因。


《示儿》炽烈的统一祖国情怀,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潸然泪下

较之婉约派的忧国情怀诗词,豪放派这类题材的词篇非常多。


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写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烈士暮年,雄心不已,却报国无门,只能于诗文中“诉衷情”。他的阑干老泪中充满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他的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还有《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此种炽烈的统一祖国情怀,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潸然泪下。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此词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之悲愤;下片借景抒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贰、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满江红》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佳作,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此词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


宋代以降,中国的文化人几乎没有不读宋词的。抗战期间无数中华儿女吟诵着岳飞等爱国词人的诗词,奔赴抗日前线,令人深深感受到宋词的思想力量。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2 22:25 , Processed in 0.0395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