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回复: 0

苏东坡的镇江情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宋大文豪苏轼与江苏镇江颇有缘分,镇江是他的浪迹宦游之地。有学者统计,苏轼曾十一次到过镇江,次数之多,关系之密切,在他所到的众多州县中,实属少见。苏轼每每到镇江,少不了游山玩水、寻僧访道,并专访镇江的文化名人,饮酒赋诗,因此留下了不少诗作,苏轼吟咏镇江的诗词多达百首,在他的笔下,润州的金焦北固,招隐鹤林,无不焕发出瑰丽神秀的光彩,在这些诗词中,比较著名的有《游金山寺》和《自题金山画像》《甘露寺》等,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正月至四月,39岁的苏轼二过镇江,畅游鹤林招隐、登金山寺诸名胜。苏东坡留有《游鹤林寺》诗云: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睡余柳花坠,目眩山樱然。


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烟。


全诗看山花,听鸟鸣,悠然自得,溢于言表。


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自杭州知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镇江,既然来到镇江,那当地的名士一定要都见一见。拜访完刁氏叔侄后,苏轼又去拜访了柳瑾。柳瑾,字子玉,润州人,著名书法家,还是苏轼堂妹的公公。


柳瑾见到苏轼后,也是兴奋莫名,当即陪同苏轼去了本地有名的鹤林寺。鹤林寺始建于东晋,已有数百年历史,不仅规模宏大,更是人文荟萃之地,留有历代名人墨宝。


逛完鹤林寺,招隐山也不得不去。招隐山是中国隐士文化的圣殿,南朝昭明太子曾在此处读书。一日之间,游览完两大胜地,苏轼的豪迈洒脱,岂能不赋诗?于是留有《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诗作: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全诗写与友春游,南山话景,醉酒后,意气风发,不失坡公豪放跌宕,唯“泉底真珠溅客忙”,独写真珠泉景色,情景交融,尤其一“忙”字,活灵活现,微妙传神,当为诗眼。我们细细品味这首诗,不得不感叹苏轼的艺术才华,信手拈来,自成雅趣。前面六句既是写景,自得之情也是溢于言表。最后两句,是苏轼的想象,如果有一位道人在旁吹笛该有多好啊!


焦山碑林有一方苏轼的诗作碑刻,这就是苏轼的《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虽然碑刻的大部分尚能读,但因年代久远,有些文字已变得模糊不清,无法将全诗通读下来。


苏轼向来与镇江有着不解之缘,高尚洁雅的青竹是东坡的最爱,东坡先生游鹤林,不仅题诗赞咏,在鹤林寺南侧,有一大片苍翠的竹林,相传为苏东坡亲手植于院内,朝夕与之相伴,其遗迹名为“苏公竹院”,又名“东坡竹院”,与“茂叔莲池”辉映成趣。


苏轼出生于眉州(今四川眉山县)竹之乡,在竹的姿影中长大,他一生崇尚竹子高风亮节,他高超的才华,他身上充满着的浪漫情怀,通过吟竹画竹,获得淋漓的展现。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道尽了他酷好竹子和依竹而居的心境。


小憩竹院,清茗一杯,捧读诗词,口留余韵。


明代邑人邬佐卿的五言诗《竹院》:“万竹参天碧,繁阴匝地清。过墙斜日映,开户湿云平。雨歇尘根净,风来瘦影横。逢僧聊问偈,不假说无生。”


诗人又赞云:“万竿修竹翠云层,疎影清香映佛灯。落日闲门秋自掩,欲将兴废问山僧。”


诗僧牧云有《苏子瞻文忠公》诗:“竹院曾游一品题,端明学士醉如泥。长廊古碣知多少,读到公诗价不低。”并附言“公爱寺竹有咏又有醉后呈刁景纯诗”。


清代丹徒蒋寅的《苏公竹院》诗:“昔人种竹后,今日尚成园。犹有此君在,知为何代孙。风声夜未尽,雨气晓犹昏。新箨惊雷出,山僧好护存。”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曾经踏足润州,留下了众多的行踪和丰富的诗文,也留下了这么一座竹风诗韵的“苏公竹院”。竹院见证着苏轼与镇江的缘分,也为镇江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值得镇江人骄傲、也应该永远珍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8 19:00 , Processed in 0.0432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