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回复: 0

《诗经》中的乡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父母尽孝,为国奉忠,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本道德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牺牲家族利益其实是艰难的抉择。两千年前,中国人又是如何诉说自己的矛盾内心呢?


《小雅·鹿鸣之什·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臣子为国事奔波,想到因此不能侍奉年迈的父母,不胜悲切,因此作歌,将内心深切的乡愁袒露无遗。《毛诗序》说:“劳使臣之来。”其意是,透过《四牡》,表达君王体恤臣子服务国家的辛苦。


《乐记》里有两句话:“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四牡》诗的情愁正由此理写出。


《诗经》里,《四牡》不是洞彻心扉情丝摇曳佳句迭出的名篇,却也是一首结构谨严语调质朴的杰作。


诗中勤勤恳恳奉公忘私的官吏,公务在身,这个为国为家时刻不曾懈怠的人,值得国家信赖,值得家人关爱。诗是乡愁的歌谣,却不是单纯写给父母的信笺,结尾一句“将母来谂(将思念父母之情来告慰,来倾诉)”,信息丰富。


诗因物动情牵写起,重心在奉公忘私,诗里却并无一句为奉公忘私而写。诗中能见公事的急迫,表达出来的却是萦绕心头对父母的思念。


诗的妙,从来不在直言,而是超然独到的曲笔。


《四牡》鲜明独特的时空,因为同时是由人心、社会和大自然深处的变化构成,自然而然包含了多元世界的感应。


什么样的奔波辛劳,能够和无法长伴日渐年迈的父母的愧疚相比?心头难以释怀的思念,被疾驰的马蹄踩碎在风里,又由斑鸠飞起又栖息的树丛遮掩。整首诗便被一种无形的愁绪紧紧裹挟在迅疾的变化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4-5-18 20:42 , Processed in 0.0417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